果胶包括两种酸性多糖(聚半乳糖醛酸、聚鼠李半乳糖醛酸)和三种中性多糖(阿拉伯聚糖、半乳聚糖、阿拉伯半乳聚糖)。果胶酶本质上是聚半乳糖醛酸水解酶。 果胶酶水解果胶主要生成β-半乳糖醛酸。
近年来,食品安全标准执行过程中碰到不少问题,是因为目前我国没有统一的食品分类规范,不同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通用标准又对应不同的分类系统,如再加之SC分类系统、抽检监测分类等,可能在原料筛选、生产使用、合格判定等方面产生或多或少的困惑。为更好地规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建立了一套涵盖16个食品类别的食品分类系统。它是食品添加剂在使用时的定位工具。本文旨在指导使用者科学合理应用该标准中的食品分类系统。
01 食品分类原则
食品分类系统针对食品添加剂使用的特点划分食物类别,主要以食品原料为基础,结合加工工艺进行划分,同时以食品行业分类标准或食品标准体系作为重要参考。
本分类系统包含了最大可能完整的食物类别,包括那些不允许使用添加剂的食物品种。考虑到今后食品中添加剂使用的管理,某些目前我国尚不普遍食用的食物品种,参照GSFA《食品添加剂通用法典标准》,也被列入本系统。
食品分类采用分级系统,如允许某一食品添加剂应用于一个大类时,则允许其可应用于该大类下的所有亚类(另有规定的除外);同样,允许一种食品添加剂应用于某一个亚类时,也就意味其次亚类食品亦可使用。
本食品分类系统作为食品添加剂在使用中的定位方法,仅适用于本标准。
02 食品分类易混淆问题举例
1. 与其他食品安全通用标准的混淆
例如稀奶油在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属于乳及乳制品,但在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中属于动物油脂。
2. 与SC分类系统的混淆
食品生产许可将食品分为31大类,两个分类系统只有部分类别相同。现举例说明:
按照GB2760-2014食品分类系统,肉松类(食品分类号为08.03.07.01)、肉干类(食品分类号为 08.03.07.02)、肉脯类(食品分类号为08.03.07.03)这3类归属于熟肉干制品(食品分类号为08.03.07),与酱卤肉制品(食品分类号为08.03.01)是并列的关系;肉制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06版)将肉制品分为5个申证单元,其中酱卤肉制品的申证单元包括白煮肉类、酱卤肉类、肉糕类、肉冻类、油炸肉类、肉松类和肉干类等,这3类食品和酱卤肉制品是从属关系。在GB2760-2014标准中,亚硝酸钠和亚硝酸钾是可以使用在酱卤肉制品类(食品分类号为08.03.01)中,不可以使用在熟肉干制品(食品分类号为08.03.07)中。因此,在判定这3类食品的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使用量时应考虑周全。
在GB2760-2014食品分类系统中,料酒产品应归为调味品(食品分类号为12.0)中的料酒及其制品(食品分类号为12.07),但是料酒的SC申证单元为液态调味料,可能企业会按照GB2760-2014中液态复合调味料(食品分类号为12.10.03)来使用添加剂,或者机构在判定时也可能考虑不周。
按照GB2760-2014食品分类系统,面包属于焙烤食品中的面包类(食品分类号为07.01),不属于糕点类(食品分类号为07.02),且面包与糕点虽同属焙烤食品,两者为并列关系;而按照生产许可分类系统,面包属于糕点,两者为从属关系。
按照GB2760-2014食品分类系统,馒头属于粮食和粮食制品(食品分类号为06.0)中的发酵面制品(食品分类号为06.03.02.03),不属于糕点类(食品分类号为07.02),且馒头与糕点类分属不同的食品大类。但按照生产许可分类系统,馒头属于糕点,两者为从属关系。按照GB2760-2014糕点允许限量使用甜味剂如甜蜜素、安赛蜜等,而发酵面制品不允许使用。
03使用注意事项
1. 充分结合产品原料、工艺以及执行标准等综合判定
食品分类时,可借鉴一些产品标准。收集方式可搜索关键词,如分类、术语、通则等查阅。如GB/T36193-2018(水产品加工术语)、GB/ T20903-2007(调味品分类)、GB/T30645-2014(糕点分类)等。
分类不能仅仅以产品名称来定义分裂,需综合原料、工艺等。如产品名称标称为豆腐干,但产品配料中为大豆蛋白,该产品按照GB2760-2014食品分类系统应归为非发酵豆制品下的新型豆制品(食品分类号为04.04.01.05);如某牛肉制品,生产工艺中涉及烤制(或油炸)工艺,虽产品名称为风干牛肉,但工艺与肉干(GB/T23969-2009)工艺有所差异,可归为熏、烧、烤(或油炸)肉制品类等;如粽子,食品分类系统中“07.02.01中式糕点(月饼除外)”涵盖了水蒸类糕点,根据生产产品原料、加工工艺等特点可以归类为水蒸类糕点的,可以按照GB2760-2014中中式糕点的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但速冻粽子结合其生产工艺特点却归为冷冻米面制品(食品分类号为06.08)。
2. 绿色食品使用食品添加剂规定
如某产品声称为绿色食品,其食品添加剂使用应符合NY/T392-2013绿色食品食品添加剂使用准则。
3. 餐饮食品使用食品添加剂规定
无论是预包装食品还是散装食品,食品添加剂使用都必须符合GB2760-2014的规定。餐饮环节加工制作的食品如能按照GB2760-2014食品分类原则明确食品归属类别的,要按照标准相应食品类别的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如饮料、熟肉制品等。但应注意餐饮环节禁止使用亚硝酸盐的规定。
4. 保健食品使用食品添加剂规定
GB2760-2014食品分类系统中未单独规定保健食品类别,但GB16740-2014中明确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GB2760的规定,是指产品具有普通食品通常形态和食用量的保健食品,如饮料、发酵乳等,可参照相应规定执行。
5. 其他可能的问题
分类中常见因使用人员一些常识问题,可能导致混淆,例如想当然地认为食用菌制品归属为蔬菜制品,或葡萄酒归属果酒,而依据GB2760-2014,腌渍的蔬菜和腌渍的食用菌为平行两类,食品分类代码分别为04.02.02.03和04.03.02.03。而果酒和葡萄酒也为平行关系,食品分类代码分别为15.03.01和15.03.03。
食品添加剂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合理添加是不会危害食品安全,但是如果过量或者不良添加就会危害人们身体健康,食品添加剂多功能检测仪可以快速有效检测多种添加剂的含量及不良有毒有害物质添加,维护食品添加剂安全环境。
食品污染是指食品受到有害物质的侵袭,致使食品的质量安全性、营养性和或感官性状发生改变的过程。
食品本身不应含有毒、有害的物质,但是食品在种植或饲养、生长、收割或宰杀、生产、加工、贮存、运输、销售到食用以前的各个环节中,由于环境因素或人为条件可能使某种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食品中造成污染,使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卫生质量降低,吃了这类食品,就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导致中毒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
食品污染分为分为生物性、化学性及物理性污染三类。
1、生物性污染">生物性污染主要指病原体的污染。细菌、霉菌以及寄生虫卵侵染蔬菜、肉类等食物后,都会造成食品污染。在受潮霉变的食物上,能生长一种真菌——黄曲霉。黄曲霉能产生一种剧毒物质——黄曲霉毒素,这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霉菌毒素的污染,可能是世界上某些湿热地区肝癌高发的重要原因。
生物性污染包括
①微生物(细菌与细菌毒素、霉菌与霉菌毒素)
②寄生虫(包括虫卵,指病人或病畜的粪便间接或直接污染食品)
③昆虫(甲虫、螨类、蛾、蝇、蛆)
④病毒(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口蹄疫病毒)食品污染
2、化学性污染">化学性污染是指有害化学物质的污染。在农田、果园中大量使用化学农药,是造成粮食、蔬菜、果品化学性污染的主要原因。这些污染物还可以随着雨水进入水体,然后进入鱼虾体内。我国某地湖泊受到农药污染后,不少鱼的身体变形,烹调后药味浓重,被称为“药水鱼”。这些“药水鱼”曾造成数百人中毒。有些农民在马路上晾晒粮食,容易使粮食沾染沥青中的挥发物,从而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化学性污染原因
①来自生产、生活和环境中的污染物,如农药、兽药、有毒金属、多环芳烃化合物、N-亚硝基化合物、杂环胺、二噁英、三氯丙醇等
②食品容器、包装材料、运输工具等溶入食品的(有害物质)
③滥用(食品添加剂)
④食品加工、贮存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如酒中有害的醇类、醛类等
⑤掺假、造假过程中加入的物质
3、物理性污染是指有杂物污染,污染物可能不威胁建康,但影响食品的感官性状或营养价值。
①产、储、运、销过程中的污染物,如粮食收割时混入的草籽;
②掺假造假,如粮食中掺入的沙石、肉中注入的水、奶粉中掺入大量的糖和三聚氰胺等
③放射性污染
随着社会城市化的发展,人们已经摆脱那种自给自足的田园式生活。许多粮食、蔬菜、果品和肉类,都要经过长途运输或储存,或者经过多次加工,才送到人们面前。在这些食品的运输、储存和加工过程中,人们常常往食品中投放各种添加剂,如防腐剂、杀菌剂、漂白剂、抗氧化剂、甜味剂、调味剂、着色剂等,其中不少添加剂具有一定的毒性。例如,过量服用防腐剂水杨酸,会使人呕吐、下痢、中枢神经麻痹,甚至有死亡的危险。
食品受污染主要有这几方面:
细菌性污染。这是涉及面最广、影响最大、问题最多的一种污染,大部分食品卫生问题是由于生物因素引起的。生物性污染最主要的是致病性细菌问题,主要包括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肉毒杆菌、大肠杆菌0157、李斯特氏菌等。
真菌毒素污染。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其产生的毒素致病性强,此外真菌还广泛用于食品工业,新菌种的使用、菌种的变异、已使用的菌种是否产毒等问题,都应引起重视,如黄曲霉可产生黄曲霉毒素,米曲霉可产生3-硝基丙酸、曲酸、圆弧偶氮酸等。
病毒性污染。从1995年到2000年10月,英国已经确定的与疯牛病感染有关的“新变异型克雅氏病”有70余例,备受全球关注的疯牛病及其引发的后果的控制,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寄生虫。生吃水产品甚至一些其它动物肉类的行为在部分地区较普遍,使人们患寄生虫病的危险性大为增加,部分地区的食物源性寄生虫发病率也逐年增加。
农药污染。随着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研制和一些高毒高残留农药禁止使用,农药在食品中的残留问题也将得到改善,但由于有机氯类农药的特点,今后一段时间内这类农药的污染问题仍不可忽视。此外,兽药和植物激素在食品中的残留成为食品污染的新焦点。
重金属污染。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及对环境污染的控制,重金属污染问题虽然得到逐步改善,但在短时间内使食品中的重金属污染降至先进水平,还需进一步努力。
其它化学物污染。目前,直接应用于食品的化学物质(如食品添加剂)以及间接与食品接触的化学物质(如农药及污染物)日益增多。全球销售的化学物质已达5万多种,其中食品添加剂估计有上千种。人类长期接触这些化学物质后可能引起的毒性(包括致畸、致癌等)反应。由于材料工业的迅速发展,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带来的食品污染问题也应引起重视。
防止食品污染,不仅要注意饮食卫生,还要从各个细节着手.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食品污染的防制措施主要有:
(1)开展卫生宣传教育;
(2)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要全面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律和国家卫生标准;
(3)食品卫生监督机构要加强食品卫生监督,把住食品生产、出厂、出售、出口、进口等卫生质量关;
(4)加强农药管理;
(5)灾区要特别加强食品运输,贮存过程中的管理,防止各种食品意外污染事故的发生。
(6)加强食品安全检测,针对食品污染的七大方面,设置检测仪器、提供检测方法,随时对有关食品主要质量参数进行检测。建立对应的检测体系,科学系统的检测和筛查食品污染的情况,杜绝已污染食品进入市场造成危害。
本着秉承“重合同、守信用、优质服务、互利双赢”的经营理念为核心,以产品技术创新为依托、保障食品、药品、环境、水质安全为己任 ,可提供一些列检测仪器,同时为食药监系统、农业系统、畜牧系统、渔业系统、食品企业等提供专业的检测产品仪器、先进的技术支持和高效的整体解决方案。
霉菌毒素检测仪 食品添加剂检测仪 农药残留检测仪
无论是仪器检测还是快速检测,首先要注意污染问题,因为污染无处不在,又难以发现,常常被人们忽视。此外,看似不经意的动作,往往会造成很大误差,通常只有经验丰富的操作员才能避免或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常见的污染有操作人员使用的化妆品、记号笔、人用药物等。化妆品中常见的污染物质为氯霉素、磺胺、喹诺酮、四环素类药物;人用药常带来的污染有头孢类、阿奇霉素、金刚烷胺等;记号笔含有较高含量的孔雀石绿,在检测孔雀石绿时应尽量避免记号笔的使用。与此同时,采样环节的操作细节也会对后续检测带来影响,所以一定要有良好的操作习惯,避免污染源的带入。
其次,需要注意的事项还有操作的湿度和温度,因为温度和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测量的准确性,一般要求在室温下操作(25℃左右)。产品打开之后应尽快使用,或在产品要求的时间内使用,否则产品将失效,检测结果也会变得毫无意义。判读时间、方式也应详细阅读说明书,根据要求进行操作。
对于快检产品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产品的验证,因为快检产品是用来衡量某一物质的“标尺”,所以本身要准确。一般大厂家的产品在出厂前会经过质控,然而一些小公司的产品没有完整的质控环节,用户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能自己准备一些标准品,进行验证。
快速检测发展的方向
快速检测的发展方向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产品和技术种类越来越多,尤其是禁用药物,虽然相关法律法规对禁用药物的要求比较严格,但目前快检产品种类还不能覆盖全部的禁用兽药,因此需要进一步开发新项目相关的灵敏度高的抗体,以改善目前存在的问题。现在检测限达不到要求的会进一步提高检测限,已经有产品的比色法判读改进成消线法判读等。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对其研究的深入,快检产品的应用汇越来越多。
其次是出现了更多的标记材料,如荧光、上转化、磁珠等,满足检测需求是最基本的要求,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产品即可。在选择时,可依据产品检测限、稳定性、检测成本、检测效率进行选择。
目前市场上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更灵敏的识别原料,使用较多的是单克隆抗体,其稳定性好,批间差异性小。另外还有适配体、受体等,这些原料在研究中较为常见,但应用中较少。使用的较多的仍然是抗体,所以抗体也是衡量一个公司的关键,可以说是核心技术。
今后,快速检测产品的优化还会从更快速的前处理方案、多合一的检测方案等方面着手,提高产品的检测效率。
本着秉承“重合同、守信用、优质服务、互利双赢”的经营理念为核心,以产品技术创新为依托、保障食品、药品、环境、水质安全为己任 ,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农药残留快速测试仪、真菌毒素定量分析仪、ATP荧光检测仪、ATP菌落总数检测仪、胶体金读数仪、荧光定量分析仪、荧光定量PCR检测仪、多功能食品安全检测仪、酶联免疫检测仪、药物残留及动物疫病检测仪、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仪、注水肉快速检测仪、食用油品质检测仪、环境监测设备、水质检测仪器等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检测设备。同时愿为食药监系统、农业系统、畜牧系统、渔业系统、食品企业等提供专业的检测产品、先进的技术支持和高效的整体解决方案。
蜂蜜作为一种滋补食品,备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不过现如今蜂蜜的造假现象也比较多,其中有一种造假方法就是以明矾裂解白糖进行造假,但经常食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明矾食用过多损健康。
首先,明矾食用过量会影响其他必需矿物质元素的摄入。明矾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硫酸铝钾,含有铝离子,过量摄入铝离子会影响人体对铁、钙、锌、铜、锰、镁等必需矿物质的吸收,可能导致骨质疏松、贫血等一系列病症的发生,这些都在动物实验中得到了证实。
其次,可能会导致老年痴呆。经常吃油条等含有明矾的食品,其中的铝离子能在肝脏、大脑、肾脏、脾等器官积累,若在大脑中蓄积过多,则会破坏神经系统,降低抗氧化酶的活性,影响大脑的抗氧化系统,导致记忆力减退、智力下降和老年痴呆等疾病。
另外,还可能会造成遗传毒性,导致不孕不育、生殖畸形等。
最后,其对儿童青少年发育的影响也很大。明矾中的铝离子会造成铁、锌、铜、锰、钙和镁离子等的吸收减少,并造成脂质过氧化,影响抗氧化酶的活性,造成脑组织损伤等。因此,可能会导致儿童青少年的智力发育迟滞、性发育滞后、贫血、记忆力下降、缺钙、免疫力降低等。
目前,我国规定,食用明矾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如在油炸食品、水产品、豆制品、发酵粉、威化饼干、膨化食品、虾片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但对于使用剂量并没有明确的规定。由于明矾中对机体健康造成影响的主要是铝离子,因此,对于食品中铝离子的残留做了规定:面制食品中铝的限量为100mg/kg。
那么你知道如何判断蜂蜜中是否有明矾吗?
明矾也叫白矾,对身体的危害比较大。以明矾裂解白糖制成的蜂蜜,单凭一些简单的辨别方法其实并不能分辨。以尝味道来说,劣质蜂蜜也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制作出相似口感的蜂蜜来的。其他的一些看拉丝状态、滴纸巾法也都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并不能准确分辨。所以说若想准确分辨,对蜂蜜中的成分做出相应的分析,运用相应的明矾检测仪对蜂蜜中的明矾进行快速的定量检测,快速筛查蜂蜜是否掺假。
市场上蜂蜜蜂蜜掺假方法层出不穷,同时品质好坏也难以确定,这就需要运用到相应的检测仪器对多个项目进行检测和鉴别,自主研发出蜂蜜品质安全多功能检测仪能够快速检测蜂蜜水分,蜂蜜酸度,蜂蜜中淀粉,蜂蜜中果糖葡萄糖,蜂蜜中羟甲基糠醛,蜂蜜中饴糖,蜂蜜中蔗糖,蜂胶中黄铜类化合物等。能很好地鉴别蜂蜜品质好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