镉可通过食物、水、空气、吸烟等途径经由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人体。通过消化道摄入镉的吸收率约为5%。膳食是人体摄取镉的最主要途径,其中,大米是非职业人群膳食镉暴露的最主要来源。进入体内的镉经血液循环,主要分布和蓄积在肝、肾等脏器。肝脏内镉含量随着时间延长递减,而肾脏镉含量却逐渐增加,约占全身镉总量1/3。
急性中毒:
急性经口中毒主要表现为急性胃肠炎,可引起胃肠道黏膜脱落和坏死。用镀镉器调制或贮存酸性食物或饮料,食入后可引起急性中毒症状,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大汗、虚脱,甚至抽搐、休克。
急性吸入时主要损害呼吸系统,出现化学性支气管炎、肺炎和肺水肿。
慢性中毒:
当环境受到镉污染后,镉可在生物体内富集,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起慢性中毒。
镉的生物半衰期为10~30年,且生物富集作用显著,即使停止接触,大部分既往蓄积的镉仍继续停留在人体内。
长期大量摄入镉,则表现为慢性镉中毒,主要危害是肾脏和骨骼。肾脏是镉最重要的蓄积部位和靶器官,镉会在肾脏中累积,早期毒性主要在肾脏近曲小管,严重的可导致肾衰竭;对骨骼的影响则是骨软化和骨质疏松。
如何预防应对?
政府部门当务之急是在监测基础上及时公布不合格大米信息,并严格对不合格产品的处理;在查清污染源的基础上,重点做好高镉污染区大米的管理;对已查清的重点污染农田,开展源头控制。针对可疑镉超标也可以运用专业的检测仪器进行检控和筛选。GY-DS1002重金属多功能检测仪能够快速检测重金属砷,重金属镉,重金属铬,重金属汞,重金属铅等。定量快速准确检测重金属镉含量。
食品安全指标限置性词汇分析
禁用≠不得检出
禁售禁用的,一旦发现销售使用,就是违法。严格说,即使发现有贮存,也应是违法的。
六六六 禁售禁用公告已经发布多年。但在GB2763-2016(2017-06-18实施)中还是规定了六六六限量要求。
1983年国务院决定在我国停止生产六六六,《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药、兽药管理的通知》〔国办发(1991)67号文〕
农业部第199号公告(2002年5月24日发布)国家明令禁止使用农药六六六。
对于纳入食品添加剂禁铝使用范围的产品,一经发现生产记录有使用含铝添加剂,即可判定违法(即使产品抽样经检测符合GB2760规定限量)
有限量要求≠可以使用
反之,六六六规定限量,不代表就可以使用(已经公告了禁售禁用)这是多年历史旧账,土壤、水中都有历年积累下来的。
不得使用≠不得检出
食品添加剂有带入原则。
酱油中允许使用苯甲酸及其钠盐。在禁止使用苯甲酸及其钠盐的食品中使用了酱油,在该食品可能会检出微量的苯甲酸,也是合法的。
未检出≠不含有
受制于检测技术手段、检测方法及检测设备等限制,未检出仅是当前技术手段、能力的条件下未检出。
随着检测技术手段、检测方法及检测设备的发展,今天的未检出,明年或后年如再检测同一样品,就可能变成了有检出数值了。
不得检出,绝大多数是禁用的
特别对于不得检出的农药兽药,绝大多数应该是禁用的,如:
· 瘦肉精在牲畜养殖中禁用
· 孔雀绿在水产养殖中禁用
· 三聚氰胺在牛奶中禁用
检出数值随检测技术设备能力等不断发展逐步提高检测限值的。不得检出,今天的合格,或许明年或后年就会变成了判定不合格。
方便面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
(1)着色剂:常用的有胭脂红、核黄素、栀子黄、辣椒红、姜黄、姜黄素等,用于改变食品外观,增强食欲。
(2)抗氧化剂:常用的有维生素E、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羟基甲苯(BHT)、特丁基对苯二酚等,用于抑制油脂等氧化变质,延长保质期。
(3)增稠剂:常用的有海藻酸丙二醇酯、磷酸化二淀粉磷酸酯、羧甲基淀粉钠等,用来改善物理性状,使外观润滑细腻。
(4)增味剂:如琥珀酸二钠、5'-呈味核苷酸二钠、谷氨酸钠等,用于增强风味。
(5)稳定剂:常用的是磷酸盐如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磷酸二氢钠等,用于保持水分、稳定结构。
(6)食用香精:具有增香作用。
食品添加剂只要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要求,其安全性是有保障的。需要关注的不是含有添加剂而是添加剂的非法超限量使用等行为。
无论滥用食品添加剂还是违法添加行为都是违法违规的,造成健康危害。所以要加强相应的食品添加剂监管使用工作,食品添加剂多功能检测仪可以有效快速检测多种食品添加剂例如:二氧化硫,亚硫酸盐,溴酸钾,磷酸盐,靛蓝,亮蓝,胭脂红,焦磷酸盐,焦磷酸二氢钠,三聚磷酸盐等。用于食品监测中心、食品生产加工自检、食品加工贸易、工商质监部门用于市场快速筛查等。
食品、餐具被大肠菌群污染的常见原因有以下几种 :
① 加工原料或者包装材料受到污染
② 生产过程中人员、器具、环境被污染
③ 灭菌工艺没有达标导致的
大肠杆菌约占肠道菌中的1%。正是因为大肠杆菌在粪便里最多,容易检查,所以判断一个食物是否干净、有没有被粪便污染,检测大肠杆菌就行。查出大肠菌群超标,也就说明食物被致病菌污染的可能性会比较大,可能还有其他细菌群也是超标的。
感染后的症状及危害
被大肠杆菌感染之后,潜伏期的长短主要与病原体在机体内的繁殖时间有关,最短8个小时,最长9天,平均5~6天。
就大肠菌群本身来讲,大多数的大肠菌群对人体健康是没有影响的,很可能感染了也没有什么问题。
轻者或仅出现轻度腹泻。部分患者出现发热或上感,一般为3d内可消退,多数患者5-10d内痊愈。
也就是说大多数感染了大肠杆菌后,出现无症状或者轻微症状,他们可以在一周之内康复。这个过程中往往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重点是多休息和补充液体。也不要贸然使用止泻药物。
如何检测判定大肠杆菌是否超标?
在进行食品微生物检测的过程中,要按照一定的要求来进行,确保检测食品中有害微生物的数据准确性,从而保证食品安全。
微生物致病菌检测仪能够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溶藻性弧菌、阪崎肠杆菌、蜡样芽胞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进行定量检测。快速筛查食品和餐具是否被大肠杆菌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