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种硬件故障建议咨询800
-
原文由 依风1986(xurunjiao5339) 发表:这种长期使用可靠吗?长期使用估计效果有折扣,就是这种净水的如果有效的话,不是也把有益的微量元素也给去除了呢
-
铝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膨化剂明矾,铝箔纸,铝制品。因此避免使用铝制成的炊具;少吃炸油条、由铝包装的糖果等食品,少喝易拉罐装的软饮料;部分药品由含铝物质制成,应减少服用。
-
,农产食品检测销售工程师
2019-10-12回答
相关仪器设备的原理,样品前处理,重金属检测方法和条件的选择。
-
期间核查可以用有证标准物质确认的!
-
带MS的话,检出限也低
-
北方南方饮食习惯不同,个人习惯也不同,监管机构当然要注意,个人就要区别对待了
-
分析人员常常接触各种有机、无机有毒有害物质,您是怎么保障自己的身体不受伤害的呢?常用的保护措施有哪些?您觉得这些措施足够么?还需要增加哪些措施?欢迎讨论
-
我也常常喝茶,就觉得茶锈不好看,所以每天都要洗茶杯,有点麻烦。现在又和重金属联系上了,看来洗茶杯是正道。
-
前处理培训,检测培训,仪器维护
-
重金属沉积是有可能的
-
实验室环境要监控,灰尘估计影响更大些
-
寄生在人体的螨虫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毛囊螨,也叫人蠕形螨,另一种叫皮脂腺蠕形螨,寄生在人面部的皮脂腺中,一般的也就简称为螨虫。
-
三明治产品宣传力度大,食用时还真需要万分之一安全呀!
-
不要迷信净水机了
-
苋菜、莴笋、生菜、葱滴重金属含量不低
-
那种几十块,百来块的仿真饰品还是少戴为好
-
含无机成分高的样品怎么降低干扰?
-
一般情况微波消解还是很彻底的,不需要过滤的
-
有参加CFAPA-266? 果汁中展青霉素的检测能力验证的吗,大家一起讨论交流。
-
这个目前还是很多的,比如食品中大肠杆菌快速检测方法
-
国标上对某类样品的金属指标都是有规定的,也规定了相应的方法,可以搬GB/T5009来看看!
-
油脂提取物直接转移到消化管里,然后升温挥发有机溶剂,有可能的话也可以氮吹加速,近干的时候加酸预消解,然后正常消解
-
,食品检测实验室研发工程师
2019-10-12回答
感觉这个标准该更新了吧
-
某些重金属在仪器分析,如ICP进样过程中有残留到管道中,如高含量汞,第一次测定汞,特别是高含量的汞后,如果不用优级纯的酸来清洗,再测定汞时,测定值越来越高,这就是记忆效应。还有哪些元素有记忆效应?大家都是如何处理的?欢迎讨论
-
,农产食品检测销售工程师
2019-10-12回答
铅元素检测在很多重金属检测中都有提到,不同测试应用范围不同标准等要求也不同
-
做过玻璃瓶中的锑
-
密度在4.5g/cm3以上的金属,称作重金属。原子序数从23(V)至92(U)的天然金属元素有60种,除其中的6种外,其余54种的相对密度都大于4.5g/cm3,因此从相对密度的意义上讲,这54种金属都是重金属。但是,在进行元素分类时,其中有的属于稀土金属,有...
显示全部
密度在4.5g/cm3以上的金属,称作重金属。原子序数从23(V)至92(U)的天然金属元素有60种,除其中的6种外,其余54种的相对密度都大于4.5g/cm3,因此从相对密度的意义上讲,这54种金属都是重金属。但是,在进行元素分类时,其中有的属于稀土金属,有的划归了难熔金属。最终在工业上真正划入重金属的为10种金属元素:铜、铅、锌、锡、镍、钴、锑、汞、镉和铋。这10种重金属除了具有金属共性及密度大于5以外,并无其他特别的重金属共性。各种重金属各有各的性质。
-
质控样,加标回收和平行样
-
业内人士称,“国药准字”比保健食品的标准更加严格,但是商家却着力宣传保健食品天然维生素更加健康、安全,误导消费者“只选贵的、不买对的。” 天然维生素未必就比合成维生素吸收要好,不同种类的维生素,合成的与天然的吸收率会有不同。例如,对来自于食物中的天然维生素B...
显示全部
业内人士称,“国药准字”比保健食品的标准更加严格,但是商家却着力宣传保健食品天然维生素更加健康、安全,误导消费者“只选贵的、不买对的。” 天然维生素未必就比合成维生素吸收要好,不同种类的维生素,合成的与天然的吸收率会有不同。例如,对来自于食物中的天然维生素B12,人体的吸收率约为50%,而人工合成的吸收率可达到80%以上;但天然维生素中的维生素E就刚好相反,研究显示,天然维生素E的吸收率是人工合成的3.5倍,而且能产生更大的生理效应。 而鱼肝油和鱼油因为富含对婴幼儿健康成长有益的维生素A、D,以及对中老年人心血管系统有益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一直是天然维生素中的畅销品。但是,天然的鱼肝油和鱼油产品主要原料是海洋鱼类的内脏。专家表示,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使得大量近海甚至部分深海的鱼类受重金属(如汞)的污染。这些污染物极易积聚在鱼类的内脏之中,使其重金属含量超过了人体安全摄入量上限的数百倍甚至数千倍。如果在鱼肝油的生产加工过程中没有去除这些污染物,消费者长期服用天然鱼肝油,很容易出现重金属中毒的情况。相反,人工合成的维生素A、D多为单纯的化合物,采用严格的药品制造流程生产,安全性远高于天然的鱼肝油制剂。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的专家称,即使是原料来自于天然食材,也需要用化学方法提取维生素。从其成品的成分上看,昂贵的天然维生素与廉价的人工合成维生素没有差别。只是作为保健品的维生素从口味上、外观上要比药品更适合消费者食用。 专家称,天然维生素纯度不足以治疗维生素缺乏症,化学合成的维生素都是作为药品销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更有保障。如果有维生素缺乏的症状,应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有“国药准字”批号的维生素;正常人保持日常正常均衡饮食,多吃水果蔬菜就可摄取充足的维生素,无需额外补充保健品。如果长期服用保健品、摄入过量的维生素,还容易对身体产生损害。天然维生素?安全性不如人工合成,当心重金属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