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谱是相对扫描来讲的,我觉得扫描型的就如同喷墨打印机而全谱的如同激光打印机
-
估计主板上相关的保险丝断啦
-
,肉制品添加剂研发应用工程师
2019-09-26回答
可以先配高浓度的混标,再稀释,成直线,因为有的农药响应值不高,所以有的直线做不好。
-
中国人的花化场子就是多,能把死人说活,中国特色,不过这东西在科学方面最好还是不要提倡了
-
HF主要接触雾化器,雾化室和中心管。做超痕量分析比如电子硅片厂用的水纯度,需要TEFLON的雾化器,雾化室,PT的中心管。而普通的ICP-MS,ICP分析采用POLYPROY(好象是这样拼写的)的雾化器、雾化室和刚玉的中心管就可以了。普通的全拆卸炬管在更换中心...
显示全部
HF主要接触雾化器,雾化室和中心管。做超痕量分析比如电子硅片厂用的水纯度,需要TEFLON的雾化器,雾化室,PT的中心管。而普通的ICP-MS,ICP分析采用POLYPROY(好象是这样拼写的)的雾化器、雾化室和刚玉的中心管就可以了。普通的全拆卸炬管在更换中心管,雾化器,雾化室后既可以进行HF分析。对内管和外管没有特殊要求。
-
ICP的检出限比较低了应该可以吧
-
你还是找仪器供应商要好点,一般的书上都是一点皮毛而已
-
你先定性扫描一下样品的大体成分,再研究基体配置的问题,
-
实际上,氩气的质量主要在与其灌装水平,建议和供应厂家协议每次灌装前抽真空!
-
昨天我看PE的说明和JY的说明,真给搞糊涂了,我还以为是各自吹自己的仪器呢,PE写众所周知,轴向的检出限低(水平),JY写侧向的very good detection limits(垂直),本来想把这一页传上来的,系统提示太大了。
-
不能说一点害处都没有的,但是是在人体允许的范围内的不会有感觉的
-
100的够用,稀释也方便。
-
按理王水应该可以的啊,至少Mn是没问题的,P你可以先用硝酸-再高氯酸消解
-
原子荧光。
-
不管是进样前、中、后进标准溶液,主要是要保证仪器的稳定性,不会有较大的漂移,还有验证前后两次进样不会存在交叉污染。
-
估计是想找一个消解的方法
-
克百威用液相来做,需要衍生吗?如何衍生?
-
具体的预处理方法是什么
-
新衬管在做农残标液时,出峰都很好,但进一批样品后,像乙酰甲胺磷、氧乐果、亚胺硫磷这些农药,出峰越来越小,最后不出峰,这种情况如何解决?
-
5.1版和5.2版的操作界面是一样的。但似乎存储数据的方式不同,两个般版本的数据不能互相兼容。
-
我自己简单认为:如果不用测的话,应该会有一个蛮简单的不用测的理由吧?比如说:温度加到多少度,其中某些成分就已分解或是挥发了, 故想测都测不了了...
-
样品处理不完全,另外,我做的一个样品,第一次测高出标准很多,又测一次,结果完全不一样,现在我一个样品只做一个,下一次平行做个三份看看
-
用硫酸试一试。
-
重新做一下波长校正,很可能是你的波长漂移得太多,所以你用原来方法就不出峰了,还有就是如果你用的是长短波切换的仪器也可能是长短波切换有问题,这还是找维修工程师来解决的好
-
就用一种分析仪器,AAS一次检测的元素太少了,象我们这种一个样品要测这么多的元素,用AAS肯定会恒麻烦的。IPC-MS又太贵了,一是买不起,二是就算买了日常的维护还是很贵的。天哪,我该怎么办啊。想过先浓缩了再用ICP-OES,但是捡出线还是达不到。高手们帮帮忙...
显示全部
就用一种分析仪器,AAS一次检测的元素太少了,象我们这种一个样品要测这么多的元素,用AAS肯定会恒麻烦的。IPC-MS又太贵了,一是买不起,二是就算买了日常的维护还是很贵的。天哪,我该怎么办啊。想过先浓缩了再用ICP-OES,但是捡出线还是达不到。高手们帮帮忙。
-
前面文章下面,要自己翻译.
-
检查柱两头石墨垫是否完好不露。
-
我觉得就是基础理论+仪器知识,这样基本上就可以了
-
如何选择合适的毛细管色谱柱?一、固定相1.根据相似相溶原理,选用非极性的固定相分析非极性化合物。2.如果化合物可以用不同极性的固定相分析,首选最小极性的固定相。3.最通用的固定相是CP-Sil 5/8 CB。4.对于偶极或氢键化合物,选用含腈基或聚乙二醇的固定...
显示全部
如何选择合适的毛细管色谱柱?一、固定相1.根据相似相溶原理,选用非极性的固定相分析非极性化合物。2.如果化合物可以用不同极性的固定相分析,首选最小极性的固定相。3.最通用的固定相是CP-Sil 5/8 CB。4.对于偶极或氢键化合物,选用含腈基或聚乙二醇的固定相。5.轻烃或永久气体,选用PLOT柱。6.尽可能避免使用污染特殊检测器的固定相,例如:腈基对于NPD,含氟固定相对于ECD。7应用范围最广的五种固定相:CP-Sil5CB,CP-Sil8CB,CP-Sil19CB,CP-Sil24CB和CP- Wax52CB,? 能满足90%以上的分析应用。二、内径1. 0.15mm:适用GC/MS以及需要非常高柱效的场合。2. 0.25mm:分流/不分流进样应用;标准GC/MS应用;较高柱效。3. 0.32mm:不分流进样应用;柱上进样;能承受较大体积进样。4. 0.53mm:替代填充柱;适用标准的TCD检测器;痕量分析。三、膜厚1.根据不同内径的标准膜厚选择:? 0.18—0.32mm I.D.:0.18—0.25um? 0.45—0.53mm I.D.:0.8—1.5um2.标准膜厚能获得最广泛的应用。3.薄液膜用于高沸点化合物:石化、甘油三酯、甾体等。4.厚液膜用于挥发性化合物:气体、低沸点溶剂等。三、长度1. 25/30m:标准柱长,满足绝大多数应用。2. 10/15m:通常10个组分以下简单样品的快速分析。3. 50m以上:复杂化合物分析
-
那这两个C18和C18-EC的区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