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防伪技术必须是隐技术(秘密的)和显技术(看得见的)的结合。显技术除了作为产品保护的基本手段外,对消费者而言,显技术还作为产品真伪的指标性标识。
1.安全全息图
现在人们一般认为,安全全息图在显图技术防伪中处于技术地位。
全息图是对两束相干光作用后产生的干涉图的记录结果。其中一束光穿过干涉图或被干涉图反射,因而无法记录。这一技术能够记录人的视觉或其它光学仪器所需要的全部信息,由这些信息可以产生三维物体的真实图像,浮雕全息图是常见的全息图。如我们熟悉的三维未来艺术造型、信用卡和其它有价值的资料或产品标签上的安全防伪标识。
2.其它光学仪器
其它光学可变防伪技术包括光学可变衍射技术、薄膜、回射材料和量化编码图像。光学可变薄膜的特点是,可变薄膜倾斜时,其颜色随之变化。回射材料运用半透明薄膜层,其上有安全标识编码。安全编码仅仅在特征光源下可见。量化编码图像印刷,要使用独特的电子程序化照相机,量化编码、变形、叠置图像,这样印刷在图像上的密码只有经特殊译码器方可判读。
3.智能卡
“智能卡”是一系列可读卡的总称。卡上有一小型硅片和一组电接触点,可以读取所存储的数据。
智能卡的大小和形状一般与信用卡相当,但可以取用更小的格式。该技术允许储存和检索或追溯文本、图像、数字化声音等,志读取软盘数据类似。
4.磁学
磁条码广泛用于塑料和纸卡中,如信用卡和入场票,是一种既简单又便于携带的袖珍数据存储方法。磁条所储存的数据是一组可磁化微粒编码,信息存储量相当大,这些信息能够通过接触扫描器读取。
接触记忆智能卡中,磁条卡每2-3年需更换一次。使用磁卡的主要问题是其比较容易复制,因此在产品安全防伪技术领域中的应用有一定的限度。
5.生物编码
生物技术的突破促进了人们对生物蛋白性的认识,如抗体、酶和脱氧核糖核酸(DNA)。对生物蛋白的特定化学结构及其特征反应性能的鉴别,使得生物技术在防伪技术中变为越来越重要的领域。
抗体极其敏感,是提供产品信息的特殊方法。抗体是的生物大分子,能够辨认与捕获微量特征化学物。
6.油墨
油墨和表面涂料是白液态体胶粒与液态树脂粘结料混合制成,并参合有添加剂以控制油墨和表面涂料的流动性和其它有关特性。当有人企图改变或消除印刷品时,油墨就会作出反应,因此可作为防伪手段用于仪器检测,以此确定印刷的真伪。
7.显微卡片
初显微卡片是为了作为标识或追溯爆炸物而研制生产的。把显微卡片加入爆炸物内,可以确定爆炸前后爆炸物的来源。
显微卡的形式是不规则的和随机的,是一些显微级的小的塑料颗粒,并且不易破损。卡片色序代表其特定的卡片编码,显微卡的可能编码数量多达45亿。显微卡片可以用于产品和包装之上,而且使用方法多样,如将显微卡片置于光洁的表面上就是其中一种方法。
在激光打印产品进入千家万户、各行各业的年代,大家都说激光打印机呀,买了可有点耗不起。两千张左右光硒鼓成本就得500多元,更别说纸张了。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些经验,教大家如何让硒鼓“耗材有道”和碳粉优劣判别方法,仅供大家参考之用。
●耗材有道
激光打印机在打印一定数量的文件后(一般在2000张左右)就会出现打印机不能打印,指示灯显示的信息为没有碳粉,这时就得更换碳粉盒了。其实在碳粉盒内还有大约1/5左右的碳粉没有用完,以往的应急经验是将硒鼓取出用力抖动后再重新安装打印,一般都可以工作一下。
其实有的碳粉盒两侧各有一个带玻璃的小孔,打印机利用这两个小孔来检测碳粉的,当碳粉盒中的粉使用到一定的时候时,盒中的粉就无法将玻璃孔挡住,使机器内一侧的缺碳粉检测器接收到另一侧发光器发来的光线,打印机判断碳粉已经用完就停止打印,所以只要将碳粉盒上的一个小玻璃孔用不透光的东西挡住就可以继续使用。这样就可以多打印二三百页,提高了粉盒的利用率,如果再加上振动方法,可有效地将死角碳粉激活!
●碳粉优劣判别
为了节约成本,许多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在使用激光打印机时都选用过兼容硒鼓。通用硒鼓,从其打印质量来看可以说基本能够达到激光打印机的输出要求,但在某些特别的情况下有所区别,比如打小磅字。通用硒鼓也都是出品的,产品质量也有保障,虽然其价格略低于原装硒鼓,但打印张数有的要低于原装的硒鼓,所以其总体打印成本与原装硒鼓是相差不多的。
虽然激光打印机的印字质量主要取决于激光打印机的分辨率,但与碳粉颗粒的大小也是有直接的关系。在1200dpi打印精度下,如果碳粉的颗粒大于1/1200英寸,不仅无法达到1200dpi打印精度,而且在定影时,被融化的碳粉颗粒重叠不均匀,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打印质量。从硒鼓外表是无法判断质量的,判断碳粉质量比较直接的一种方法是:用该款激光打印机打印一张全黑的样张,对准光处看其黑色分布是否均匀。
6月19日下午,两名男子运输137桶有毒的废催化剂,却谎称运沙,海口铁路公安处火车轮渡南港派出所对两名非法运输危险物质人员分别处以15日和10日行政拘留。
6月10日,李某、蔡某驾驶一辆挂有豫B牌的重型半挂牵引车到达南港码头欲过海。南港管理所汽车查危员发现该车车内货物有异常后立即通知引导员查看,该车货物皆为铁桶,共137桶,且铁桶上标有有毒标志。
接报后,火车轮渡南港派出所民警赶赴现场,对半挂牵引车及其司机进行控制。近一周的调查后,派出所提查明137桶危险物质为RDS废催化剂(HW50废催化剂),危险特性属毒性,共计34.04吨。
危废不能乱运输!
众所周知,“危险废物”具有毒性、腐蚀性、爆炸性、致性等特点,极易对环境和人体产生严重危害。这些危废在运输过程中,极易发生安全事故。
权责明细的“五联单”
国家针对危险废物的监管主要包括三方面:产生、运输和处置。大部分危险废物需要经过运输环节,由专业危废运输车队转运至处置企业。据说,危险废物处置行业有这样一句俗语“十次倾倒,九次问题出现在运输环节上。”运输环节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据相关媒体报道,2016年6月两辆载有近80吨含汞危险废物的大货车从内蒙古出发,按照危险废物转移联单显示,这些危险废物应该被运到贵州省进行回收处理。但是,在运行途中,危险废物却被分为两批,非法转运、倾倒在了洛阳市境内,给当地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不良的社会影响。此次事件中,危险废物非法运输是直接导致以上事故的重要环节,而危险废物的产生企业、处置企业也都因此事件对环境和社会产生的严重危害受到了相应的处罚。
根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法》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危险废物转移采用联单管理办法,通常简称为“五联单”。
危险废物的正规运输主要包括以下5个步骤:
第一步,产废企业和处置企业签订回收处置合同;
第二步,产废企业上报环保局、环保厅,环保厅下发红头文件;
第三步,当地环保局颁发五联单给企业,并让危废处置企业提供有危险货物运输许可证的运输公司派出车辆,车内需装有摄像头全程监控,并派专人押车;
第四步,运输车辆将危险废物转移到五联单上登记的回收处置企业,并加盖公章;
第五步,将五联单的回执单交到发货单位,运输结束。
危废运输的“金科玉律”
国家对危险废物的运输有非常严格的规定,如果运输出现问题,并造成严重后果,受处罚的不仅仅是非法运输人员,还包括产废企业、处置企业等。那么危废运输都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危废运输应遵守哪些相关法规?
环保部门联合交通部门对危险废物包装与运输所有技术规定进行整合,已是国际通行的做法和经验。从运输过程的安全、环境的污染控制、操作人员的个人防护和事故应急的角度出发,制定了更为具体的相关技术规范。
危废运输应遵守哪些技术要求?
卸载区的工作人员应熟悉废物的危险特性,并配备相应的防护装备;卸载区应配备必要的消防设备和设施,并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危险废物装卸区应设置相应的隔离设施,液态废物卸载区应设置收集槽和缓冲罐。
危废运输车辆应符合哪些要求?
危险废物道路运输车辆应配置符合规定的标志;车辆车厢、底板等硬件设施应具有密封性同时又便于清洗;车辆应配备相应的捆扎、防水、防渗和防散失等用具和与运输类项相适应的消防器材;车辆应容貌整洁、外观完整、标志齐全,车辆车窗、挡风玻璃无浮尘、无污迹。车辆车牌号应清晰无污迹。
总之根据相关规定,从事危险废物运输的企业,应符合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规定;相关企业负责人、技术人员等,也要按时参加由环保部门组织的专业技术培训;环保、交通部门有权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依法予以查处违法违规的运输行为和个人,情节严重的,将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产量逐年增加,危废运输地位重要
根据环统数据,2015年我国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和废物持证单位共处置危险废物1612.3万吨,这些危险废物基本都需要经过运输环节由产废单位转移至处置单位。随着国家环境保护工作力度的不断增大,危险废物的产生渠道和产生量越来越大,危险废物运输的需求也将迅速增加。
危险废物的产生、运输及处置需要一个严格的监督和相关配套服务,特别在涉及到跨省转移等环节。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危废运输途中的安全,才能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危废运输犹如路上流动的“炸弹”,必须确保其安全、科学、高效地进行运输,这不仅仅需要一位负责的司机,还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关注和努力。
当客户对某些折页产品的装订质量进行投诉时,折页作为装订环节的重要工序之一,往往很容易成为指责的焦点。事实上,产品在装订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种种缺陷和不足,并非完全是折页部门的责任,有时则完全无关。以下质量故障似乎都与折页质量有关,但实际上却不一定如此。
折线位置与颜色分界线不重合
在设计折页产品时必须考虑到纸张厚度对折页质量的影响。一般说来,在多重折页中,折在内部的页面的尺寸必须稍稍小于外部的页面,即设计部门必须就此给出一定的裁切补偿量,以增大实际的裁切量。如果补偿量过小。内部页面就会因尺寸过大而与其它页面发生干涉,页面之间相互挤撞使得外部页面呈拱形翘起,整个书贴平服程度较差。所以,对于多重折页,好在设计环节中就明确给出补偿量。否则,一旦带有这种设计缺陷的文件被送出,作为后一道防线的装订部门,就不得不在折页过程中对页面的裁切量进行补偿,这时,如果产品的折线位置刚好与颜色分界线重合,就会因为裁切补偿而造成实际上的不重合。
内折页面尺寸偏小
一般情况下,单张页面的标准裁切补偿量为1.5mm~3mm,但如果采用了多层纸或者厚纸,就要适当增加内折页面的裁切补偿量。但是,如果补偿量偏大,就会因实际裁切量偏大而造成内折页面的实际尺寸偏小。在现实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做法:设计部门并没有在设计单中对裁切补偿量进行规定或设置,而是贪图省事,直接要求装订部门负责解决裁切补偿的问题。这类做法在一些简单的折页作业中尤其普遍。比如,在设计用于发送银行账单的直邮信封时,较短的那个页面的长度应该比其它两个长页面小2mm左右。但是,大多数的做法却是绕过设计环节。直接将第三个页面的尺寸裁切成相对短一些。为了从根本上防止内折页面因实际裁切量过大而造成尺寸偏小的问题。好在设计单中直接裁切补偿量,在一般情况下,需要说明不得超过3mm。
纸张在折线出开裂
当纸张的纤维受到拉伸被分开太远时。就会出现纸张开裂现象。如果实地区域发生这种现象,结果就尤其糟糕。发生纸张开裂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折页之前没有进行压痕处理;纸张的含水量太低;折页辊的设置不正确等等。其中,个原因为常见。不管何种印刷产品。客户都希望成本能够尽量低廉,而产品的附加值能够尽量高。在客户认可产品附加值和外观效果的重要性的情况下,印刷加工单位的相关部门有必要建议客户在折页之前先进行压痕加工,让客户心甘情愿地增加成本投入。一般情况下,如果纸张的折叠方向与丝缕方向垂直、折线经过实地等墨层较厚的区域、纸张的定量较大,或者是书刊的封面等,都必须对折线预先进行压痕处理,才能获得清晰、准确的折线。
折角处纸张起皱
在多重垂直折页时.页面的折角处(折线的相交点附近)很容易起皱。要避免这类现象,就必须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常见原因有:
①折页顺序不合理,使折叠压力过高,从而使折角处纸张起皱。
②折页工艺不合理。造成空气滞留在书贴内部,无法顺利排出,从而影响折页效果。比如,先对页面进行两次平行折,然后垂直方向再进行两次平行折,这种方案就很容易引起书贴内部的空气滞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