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领奖,受宠若惊啊,感言同大蔚吧,呵呵,偷懒了
-
基线向下漂移,应是哪微微漏气,你将色谱柱上的石墨垫拧紧,再试试,或者换一新石墨垫。
-
可以的,没问题,你95度顶空也可以定量,只是灵敏度较低而已
-
仪器状态会影响它的灵敏度。以前用过吉天的原子荧光,也是用默克的标液,07年的时候了,太久都忘记了。
-
就用过分流与不分流,这两种进样方式应该是最常用的。
-
这个啊 没有什么特别的 就是一个稳定还原作用
-
关于甩样的问题,极坐标式进样显然是优于轴坐标式进样了,不过轴坐标的甩样微乎其微了,没太大影响。极坐标式进样个人觉得要美观点,代价是费用也高一些。
-
273K是根据比保留体积的定义校正到0℃,比保留体积可用来定性
-
反正要赶到尽量少几乎干了这个确实没法用多大体积去衡量酸度确实不好控制
-
仪器两道本底不一样而已,不影响
-
当然可以
-
应该,这和仪器上的氧捕和分子筛每3个月进行更换是一个道理
-
可以说明是什么仪器?
-
我们实验室还在建设中,呵呵,什么仪器都没有
-
我们一直都用孔式电热板来赶酸,马上要买个全自动消解仪了,十分期待啊。。。
-
另外,另外AFS经常用硫脲,铁氰化钾,抗坏血酸做掩蔽剂和预还原剂,它们究竟掩蔽的是啥呢?
-
1-2ml/min的流速很正常啊,毛细管柱
-
能否找到相关的文献呀?
-
我们有机配标液是称重法,是用微量进样器,貌似移去体积不作为指标,校准就没意义了!
-
标准溶液按理应该是没有问题的,高浓度标准液保存时间都很长的,是不是配制过程的问题呢?还有尽量买国家一级标准物质GB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