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炎杀菌
政和工夫红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消炎的效果,再经由实验发现,儿茶素类能与单细胞的细菌结合,使蛋白质凝固沉淀,藉此抑制和消灭病原菌。
解毒
政和工夫红茶中的茶多碱能吸附重金属和生物碱,并沉淀分解,这对饮水和食品受到工业污染的现代人而言,不啻是一项福音。
提神消疲
政和工夫红茶经由医学实验发现,红茶中的咖啡碱藉由刺激大脑皮质来兴奋神经中枢,促成提神、思考力集中,进而使思维反应更形敏锐,记忆力增强政和工夫红茶的功效与作用政和工夫红茶的功效与作用。
它也对血管系统和心脏具兴奋作用,强化心搏,从而加快血液循环以利新陈代谢,同时又促进发汗和利尿,由此双管齐下加速排泄乳酸(使肌肉感觉疲劳的物质)及其它体内老废物质,达到消除疲劳的效果。
生津清热
夏天饮政和工夫红茶能止渴消暑,是因为茶中的多酚类、醣类、氨基酸、果胶等与口涎产生化学反应,且刺激唾液分泌,导致口腔觉得滋润,并且产生清凉感;同时咖啡碱控制下视丘的体温中枢,调节体温,它也刺激肾脏以促进热量和污物的排泄,维持体内的生理平衡。
养胃
政和工夫红茶要想变得清淡,主要靠茶叶用量和放水量来调节。一般人放3—5克茶叶就可以,口味淡者可放得更少些,保证茶和水的比例为1:50。也就是说如果放3克红茶,应当用150毫升水来冲泡。政和工夫红茶与瓷杯搭配,视觉和味觉效果最佳,建议每杯茶冲泡3—5分钟政和工夫红茶的功效与作用茶艺培训。
政和工夫红茶不适于放凉饮用,会影响暖胃效果,放置时间过长还能降低营养含量。泡政和工夫红茶最好用敞口杯,不要等到杯中的水都喝尽才补充热水,最好等水剩下1/3左右时就蓄水,以便稀释茶叶,保持茶的温度和浓度适宜,每杯政和工夫红茶蓄水3次口感最佳。
百年的福建政和工夫红茶,一经问世,即享盛名。19世纪中叶,产量达万余担。后因战事摧残,茶园荒芜,至1949年年产仅900余担。嗣后,着力恢复传统品质风格,福建政和工夫产量质量均有回升。60年代后,因改制绿茶,仅保持少量生产,年产约800担。
凤凰单枞:
是在凤凰水仙种的群体种中选育出优异单株,根据各个单株形态或品味的不同特点,自成品系(株系),进行单株采收、单株制作,故称单枞,因其是众多优异单株,故总称凤凰单枞。每枞茶树独一无二的各有一种自然花香果味。
凤凰水仙:
是原产于凤凰山脉的一个地方群体品种,1956年正式定名,1985年审定为国家茶树良种。凤凰水仙叶尖有一明显特点,叶尖端部略有弯曲,或左弯或右弯,状似鸟嘴,故称为“鸟嘴茶。此外,还有一人美丽的传说,相传在南宋期间,宋帝昺南逃路经凤凰山,口渴难忍,时有彩凤叼来一束茶枝和并蒂茶果,茶枝助宋帝止渴,茶果繁衍成“宋种”茶树,因是彩凤叼来之物,由此称为“鸟嘴茶”。
1、防癌症:
1998年6月15日《健康报》报道:不久前,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毒理和化学研究室副研究员韩驰和它的助手徐勇,进行茶叶在动物体内的抑癌试验。分别给大白鼠喂安溪铁观音等五种茶,同时给予喂人工合成的纯度大于99。8%的致癌物甲基卡基亚硝胶。三个月后,大白鼠食道癌发生率为42-67%,患癌鼠平均瘤数为2。2-3个。而未饮茶的大白鼠食道癌发病率为90%,患癌鼠平均瘤数为5。2个,五种茶叶抑癌效果为安溪铁观音最佳。
2、降血脂:
乌龙茶有防止和减轻血中脂质在主动脉粥样硬化作用。饮用乌龙茶还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防止红细胞集聚,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增加血液流动性,改善微循环。这对于防止血管病变,血管内血栓形成均有积极意义。此外,体外血栓形成试验,也表明乌龙茶有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
3、抗衰老:
1983年,福建省中医药研究所进行抗衰老试验表明,分别加喂乌龙茶和维生素E的两组动物,肝脏内脂质过氧化均明显减少,这说明乌龙茶和维生素E一样有抗衰老功效。人体试验还表明,在每日内服足量维生素C情况下,饮用乌龙茶可以使血中维生素C含量持较高水平,尿中维生素C排出量减少,而维生素C的抗衰老作用早已被研究证明。因此,饮用乌龙茶可以从多方面增强人体抗衰老能力。1985年10月王泽农教授访问安溪茶乡时,赋诗一首,对安溪乌龙茶的保健功效作了高度的概括:安溪芳若铁观音,益寿延年六根清。新选名茶黄金桂,堪称妙药保丹心。久服千朝姿容美,能疗百病体态轻。
1、鲜叶采摘
鲜叶采摘时间应选择晴天上午茶树露水干后,人工采摘肥壮单芽 ,要求鲜芽细嫩、匀净 、新鲜 、完整 ,忌采鱼叶及其它非茶类杂物 ,采到病虫芽梢应及时剔除 ,采摘的茶青用清洁、卫生的运输工具及时送厂 ,不能及时送厂的茶青,要注意保质保鲜 ,合理贮存 。茶青进厂后按不同产地分开摊放 ,对不匀整的茶青进行分级 ,特 别大的或最小的另设级别单独付制,并剔除鳞片、鱼叶、老叶、梗蒂、红变芽等 ,以达到同批同级原料匀整。
2、 萎凋
萎凋是使单芽适当散失水分 ,柔软 ,韧性增强 ,便于揉捻 ,同时促进 部分 内含物转化,为发酵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梅占芽身长,显毫,肥壮,含水率高,要求重萎凋,以利于芽中大分子化合物降解成小分子物质,也为形成红茶甜爽浓厚的品质奠定基础 。萎凋分日光萎凋和室内萎凋两种 。
3、揉捻
揉捻室宜低温高湿,室温控制20~ 25℃,相对湿度80%~ 90%,在夏秋季节高温低湿,应安排在夜间或清晨进行揉捻 。由于原料是单芽,比较细嫩,以轻揉为主,掌握 “轻、重、轻”的原则,开始时不加压,后分次加压,揉捻结束前应减压,使茶条收圆,茶汁回收。一般55型揉捻机投叶量50 kg左右,时间60~120min左右。以细胞损伤率在90%以上为宜,条索紧细,茶汁粘附于茶条表面,用手紧握不溢汁为适度。
4、发酵
发酵是红茶特有 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目的在于促进多酚类酶促氧化,将芽叶放在发酵架的竹框内保湿进行发酵。发酵室温度以20~ 25℃为宜,一般发酵叶较室温高2~5℃,保持在30℃左右为宜,叶温升至35℃时要及时翻拌。发酵室配置增湿器、加温器和排气扇来调节温湿度,相对湿度在90%~ 95%为宜,室温低于20℃、相对湿度低于90%时应进行增温增湿。发酵室保持空气流通,摊叶厚度10~15cm,气温高薄摊,气温低厚摊,每小时翻拌一次。发酵叶以青草气消失,出现清新的花果香,叶色红变为适度。全程历时掌握2~5h。
5、干燥
干燥分为毛火和足火两个阶段,中间摊凉。毛火高温破坏多酚氧化酶的活性,蒸发水分,停止发酵。一般采用手拉式烘干机,温度控制120℃,时间10~ 12min,烘至手抓茶叶有刺手感,含水量 20%左右为宜。中间摊凉散热,使茶叶内水分重新分布。足火低温慢焙 (文火焙 ),进一步紧缩条索,使毛茶充分干燥,便于保存。一般采用提香机 (烘箱 ),温度控制70~80℃,历时4~5h,烘至茶香显露,手捻成末,含水量为7%为适度。
梅占植株小乔木型,大叶类,中芽种。树姿直立,主干明显,分枝较稀,节间甚长;叶长椭圆形,叶色深绿,叶面平滑内折,叶肉厚而质脆,叶缘平锯齿疏浅。开花多,结实少。育芽能力强,芽梢生长迅速,但易于硬化。一年生长期7个月左右。适应性强,产量较高,在不同产地能适应制各种茶类。制乌龙茶香味独特,品质较佳;制红、绿茶,香高味醇,具兰花香。树姿直立,主干明显,分枝较稀,节间甚长;叶长椭圆形,叶色深绿,叶面平滑内折,叶肉厚而质脆,叶缘平锯齿疏浅。开花多,结实少。育芽能力强,芽梢。
采割时间有三种形式
1、第一种是一年采割两次面茶,第一次小满至芒种采割。
2、第二次立秋至处暑采割。第二种是一年来割隔冬茶一次和面茶一次,隔冬茶在惊蛰前后来割,面茶在夏至前后采割。
3、第三种是一年只采割一次茶(面茶或里茶),夏至前后采面茶,或小暑、大暑间采里茶(有时甚至延至立秋)。
1、通风透气:空气流动有助于茶品的自然醇化,黑茶中的微生物益生菌的代谢需要氧气和水分,但水分不能过高,否则容易霉变,切忌放入冰箱及用塑料袋、铝箔袋等密封,用皮纸、牛皮纸等透气情能较好的包装材料包装储存为佳。
2、阴凉忌日晒:日晒会使茶品产生一些化学成分,产生日晒味,所以不提倡在烈日下直晒成品黑茶。
3、忌异味防止污染:茶叶具有很强的吸附性,不能与有异味的物质混放在一起,新装修的房间、家俱不宜存放黑茶。
白霜雾毫,主产安徽舒城县万佛湖上游山区晓天白桑(谐音:霜)园,故名。属条形烘青绿茶,1987年研制。曾获安徽名茶评比第一名和部优名茶称号,多次获博览会金奖。
白霜雾毫于谷雨前采尚未开展的一芽一叶,采后当天进行拣剔制作。拣剔时选取苗锋挺秀一致的芽叶,即薄摊于篾匾中,时间不宜长,确保芽叶新鲜。
白霜雾毫制作分杀青兼做形--拉小火--复火--烘老火四个工序。杀青用二口排连的斜锅灶,前锅(右锅)杀青为主,后锅理条为主。前锅投叶量约一两左右,锅温以鲜叶下锅后有响声为宜,随后手持稻草把在锅内顺时针翻抛,炒至叶质柔软、光泽消失,即可扫入后锅。后锅火温比前锅稍低,翻抛动作比前锅要快,炒把间隔在叶面上稍压一下,做到芽不卷头,叶不卷边,以固定形状。待炒至色翠透香、有刺手感时,及时起锅摊在篾匾上晾开。烘干用烘笼分拉小火、复火、烘老火,火温渐次降低,烘叶量逐次并笼。拉小火,烘至约七成干时,下烘摊晾还软。复火烘至八成干以上,下烘后剔除不符合标碓的芽叶。烘老火,动作要快,手脚要轻,起烘后趁热装筒,将其压平、严密封口。
1、干茶:
乌褐中带绿,有光泽,有不太明显的霜,条索紧结弯曲,还带有一丝淡淡的火香味。
2、茶汤:
汤色淡黄至金黄,清澈明亮;头泡还带有淡淡的火香,二泡之后火香消失,花香尽显,而且香气持久,非常特别;内质感很好;茶汤顺滑,厚且细腻;回甘快而持久;但该茶不算很耐泡,但各泡之间茶汤的内溶物相差不大,六泡之后开始减弱。
3、叶底:
绿润;叶边缘红边显,均匀明净;边缘破碎少;叶片肥厚;弹性极佳;香气清爽而正。
梅占植株小乔木型,大叶类,中芽种。树姿直立,主干明显,分枝较稀,节间甚长;叶长椭圆形,叶色深绿,叶面平滑内折,叶肉厚而质脆,叶缘平锯齿疏浅。开花多,结实少。
茶条壮实、长大、梗肥、节间长,色泽褐绿稍带暗红色,红点明,汤色涂黄或橙黄,味厚香醇。梅占可加工白茶、红茶与绿茶,也需嫩采。制红茶亦为白琳工夫的高级原料。
制成烘青绿茶白毛猴,品质亦佳。制成的红、绿茶,具有独特的兰花香且滋味醇厚。芽叶生育力和持嫩性较强。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中旬。
育芽能力强,芽梢生长迅速,但易于硬化。一年生长期7个月左右。适应性强,产量较高,在不同产地能适应制各种茶类。制乌龙茶香味独特,品质较佳;制红、绿茶,香高味醇,具兰花香。
1、烧水。
水温大概在75-85度,用壶中烧开的水沿着杯沿四壁倒入,温杯。用茶匙取3g茶叶放入玻璃杯。
2、泡茶。
上投法、中投法、下投法皆可,在这里选择下投法,倒入适量温开水,以覆盖茶叶为佳。
3、轻轻摇动茶杯。
使茶叶完全吸附水份,散发香味,搁置3分钟左右。
第三步:沿着杯壁加满水冲泡,即可观茶型,闻茶香,品茶汤。
雾峰手工制兰花茶分杀青、烘焙作业两道大工序。杀青由生锅、熟锅相连,熟锅炒揉做形。烘焙分初烘、复烘、足烘。机制兰花增加一道揉念工序。制作完成后还需要拣剔,除去劣茶、老茶、茶枝杂质。
1980年代舒城县在晓天小兰花的传统工艺基础上,开发了白霜(桑)雾毫,皖西早花,1987年双双评为安徽名茶。从此,形成了舒城(小)兰花茶产品系列。
白霜雾毫成品茶分特级、1级、2级。特级鲜叶标准为1芽1叶占85%以上;小兰花鲜叶标准为1芽2、3叶,大兰花为1芽4、5叶。
肉桂是武夷岩茶的一种,肉桂又名玉桂,原为武夷名丛之一。肉桂茶除了有岩茶的味道,又有香气的浓郁,属于高香品种。但是肉桂茶一种产量寥寥无几,直到80年代才推广,称为省级品种。
马头岩肉桂产自武夷山马头岩,马头岩区域内的土壤含砂砾量较多,土层较厚却疏松,通气性好,有利于排水,且岩谷陡崖。
马头岩肉桂的品质优异、口感独特、冲泡之时桂皮香气明显,久泡不苦不涩,并且带有浓郁的花果香气,有人说是兰花香、有人说是水蜜桃香气、综合起来应该可以说是明显花果奇香,香气张扬,茶叶汤色金黄透亮,入口如丝一般的顺滑,初次入口,花香果香桂皮香扑面而来,三杯下肚,回肠荡气,特征鲜明,整体给人的感受就是直接、清楚,不论是滋味还是香气,没有含蓄,也没有委婉,直率而有品格。
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涂料行业经受乳液等原材料涨价的压力较大,因而寻求用价格较为低廉的非石油资源型材料,部分替代合成树脂乳液用于乳胶漆的生产是不无意义的。将伊柯美CET-I非离子型瓜尔胶液(以下简称瓜尔胶)应用于外墙乳胶漆生产,部分替代价格相对较高的乳液过程中做了一些基础工作,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但是,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这就要求在配方设计过程中从“量”和“度”的角度去权衡。
瓜尔胶应用于涂料的性能特点
瓜尔胶及其衍生物,来源于可再生的天然植物,可降解,对环境无污染。其用于涂料中具有以下优点
(1)具有优异的储存稳定性,与涂料中的其它组分相容性好
(2)增稠性能优异,有助于改善颜料沉降性、流变性以及在垂直表面上的流挂性
(3)可为涂料提供良好的流体触变性
(4)可增强涂膜的强度
瓜尔胶在外墙乳胶漆中的应用
瓜尔胶在外墙乳胶漆中的使用效果良好。
耐老化性良好
外墙乳胶漆配方中,用瓜尔胶替代50%的纯丙乳液制成的外墙乳胶漆,经1200h人工气候老化试验,样板的耐老化性符合GB9755-2001的优等品技术要求。
明显降低原材料成本
用瓜尔胶部分替代纯丙乳液,在保持外墙乳胶漆的性能仍能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情况下,乳液的原材料费用可降低30%-40%,这对外墙乳胶漆生产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效果明显。
较佳的流平性、溶涨性、触变性及贮存稳定性
掺瓜尔胶的纯丙乳胶漆,在不添加流平剂的情况下,仍保持良好的流平性,施工时手感舒适,施工后漆膜细腻;同时,因瓜尔胶有较大的溶涨性,可减少增稠剂的用量,其后增稠情况也有一定的改善。增稠剂用量相对普通乳胶漆减少了20%,而乳胶漆的粘度仍保持不变,触变性能有所提高,贮存稳定性良好,样品贮存4个月后开罐观察,无
分水、絮凝结底现象。
涂膜干燥硬化时间较长
将掺瓜尔胶的纯丙乳胶漆制成试板,干燥7d后,测试其耐洗刷性结果仅为1000余次;而试板干燥14d后,耐洗刷次数能通过4000次。这主要是由于瓜尔胶的成膜硬化时同比乳液要长所致。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深入。
瓜尔胶应用于乳胶漆中,部分替代合成树脂乳液,对于降低乳胶漆生产成本,威缓石油资源的消耗具有一定的意义。但瓜尔胶在乳胶漆中的应用尚处于研究的初级阶段。关于提高掺瓜尔胶乳胶漆的耐洗刷性问题,其在乳胶漆配方中能否减少十二醇酯和丙二醇的添加量问题,以及瓜尔胶的成膜机理等,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在日常生活中,牙膏是必不可少的清洁用品,每天起床后都必须用它清洁牙齿表面的物质,保护口腔。现在市面上牙膏品种已由单一的清洁型牙膏,发展成为品种齐全、功能多样的多功能型牙膏,因其质量和档次的不同,价格有低有高,满足了不同层次消费水平的需要。那么你知道牙膏都是由什么组成的吗?
牙膏是复杂的混合物,一般由摩擦剂、保湿剂、表面活性剂、增稠剂(如罗望子胶、羧甲基纤维素、鹿角果胶、羟乙基纤维素、黄原胶、瓜尔胶、角叉胶等)、甜味剂、防腐剂、活性添加物,以及色素、香精等混合而成。
罗望子胶是一种从豆科植物罗望子的种子中分离出来的一种中性多糖物质,也被称为罗望子多糖以及罗望子多糖胶。与其他植物胶相比,罗望子胶具有优良的化学性质和热稳定性,易分散于冷水中,加热到85以上就会溶解,形成均匀的胶体溶液,其水溶液的粘稠性较强,粘度不受酸类和盐类等影响,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食用胶。但是在我国,由于对罗望子胶的开发和应用起步较晚,相关的研究报道较少。并且其使用的范围相对也较小,仅在冷冻饮品、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以及糖果、果冻的生产中使用。不过我国罗望子资源尤为丰富,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罗望子胶在牙膏中的应用
罗望子胶可以作为牙膏中的粘结剂和增稠剂,其用量为0.5%~1.2%。使用罗望子胶的牙膏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牙膏在-2℃的低温和55℃的高温下贮存24h,其膏体的硬度和挤出性均无明显改变。特别是在加酶药膏中,其稳定性更为突出。当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时,牙膏膏体硬度在贮存两个月后即会降低到原值的1/6,而采用罗望子胶贮存4个月后,膏体的硬度基本不变。
在牙膏中添加哪种亲水胶体增稠,主要看企业对这款牙膏的具体要求,罗望子胶在牙膏中,主要是粘结和增稠的作用,因其稳定性和粘结性比较好,所形成的膏体,利于储存,可延长成品的货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