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选购磁粉离合器、磁粉制动器时,选择质量有保证的产品,且在开机前未做激磁造成卡死,正式运转前或装置移动后,必须作均匀运转才能正式操作,在无激磁状态下,驱动侧尽可能高速(1800rpm以下)回转约1分钟后,设定激磁电流在额定的1/4-1/5,一方面回转驱动侧,一方面5秒间开,10秒间关,间竭激磁约20次。
磁粉制动器,磁粉离合器由于在运输过程中或放置时间过长导致在两组单元之间填有的磁粉散落一边,过载保护之中,当工作系统发生意外,转矩超载时,离合器自动打滑,从而保护机械设备和原动力,合离频繁,响应速度快,频率高,每分钟可达到40-60次,可广泛应用于快速工作状态和高频率场合,线性度好,转矩与激磁电流在相当广泛的范围内成正比,可以作线性调节元件
控制印刷色差的措施
印前阶段应采取的措施
1.原稿要统一
原稿是整个印刷过程的开端,所以对原稿分析与制作对印刷质量至关重要。因此,同一产品在不同企业生产使用同一原稿,避免因原稿的不同而产生偏差是基本的要求。
2.制版公司应具备基本的资质要求
对制版公司使用的材料要进行规范,特别是胶片质量。
胶片输出是印刷过程中第一步实质性的控制因素,胶片上的各种参数将直接影响印刷过程控制,如果胶片的各种偏差能控制在可允许的范围之内,则印刷过程的各种偏差控制就相对比较容易,得到的印品质量也就相对比较统一。就目前输出中心来讲,主要控制手段为胶片密度和胶片线性。
胶片密度:只要能够把胶片密度控制在相对安全的密度范围之内,就可以保证胶片的可使用性及统一性。要保证胶片密度在安全密度范围之内,对照排机的要求就相对高一些,要求机器稳定性高、可调因素范围广、幅度大。
采用高温深槽显影、双水槽冲片、快速烘干处理,使胶片通透性、密度达到,网点线性达到稳定。
3.相关配套的设备要同时具备数码打样和传统打样能力
数码打样通过ICC色彩管理运算,使顾客电子文件可以高效准确地还原到真实效果,节省了传统打样的时间;传统打样通过对样张的审查,对胶片的错版、校色及尺寸的对错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能及时发现胶片的瑕疵,避免由于错版而造成的印刷损失。
印刷阶段应采取的措施
确定纸张的外观指标:纸张是印刷品的承载物,它的表面特性例如白度及印刷适性决定了终印刷品的色彩反差程度,在某一些程度上直接决定了印刷品的色相。
纸张印刷适性包括纸张的丝缕、拉伸强度、表面强度、含水量、平滑度、施胶度和白度等。
纸张的拉伸强度:纸张能够承受的张力。印刷速度的变化对其拉伸强度有影响。
表面强度:在印刷过程中,受到油墨剥离力的作用,具有抗掉粉、掉毛、起泡及撕裂的性能。
含水量:纸张的含水量应控制在6%~8%之间。含水量随环境温湿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时,会引起形变,引起印刷不良,产生颜色上的差异。
平滑度:纸张表面凸凹不平的程度。根据光线反射和折射的原理,粗糙不平的纸张印刷后,颜色发暗。平整的纸张颜色亮丽。
白度指标:纸张的白度指纸张受光照射后全面反射的能力,即指在测试条件下,反射光与入射光的比值,又称亮度。白度高的纸张可增加油墨与纸张的对比度,印刷颜色可鲜艳一些。
颜色指标:纸张的颜色在很大程度上会改变印刷品的外观质量。
纸张的色相会影响色彩的还原,通过控制纸张色相,来调整所印油墨的色相,使其重新达到灰色平衡。其中,纸张的偏红、偏兰、偏黄的色相对印品影响。
确定油墨指标:油墨是直接反映印品层次、色彩,表现印品内容的物质,所以它的色相准确程度直接影响印品质量。在油墨品牌的选择上考虑的因素有:控制油墨色相的指标是否符合要求、印刷适性是否符合印刷机的要求、生产成本是否与包装产品相协调、油墨的产品的质量是否长期稳定。
油墨适性要求:油墨的粘度、流动性、干燥速度必须符合印刷要求,否则会在印刷过程中,因油墨不能良好地转移,造成色彩不能正常地还原,使成品形成色相上的差异。
生产过程中的色差控制
水墨平衡。墨稠水少是水墨平衡的工艺条件。它具有减小网点变形、保持网点层次清晰、乳化值小、墨色鲜艳又具有光泽的特点。
油墨乳化对产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水墨平衡遭受破坏,网点并列,重叠后出现色调偏移;网点面积变形,带毛刺,不光洁,表现层次不清;产品墨色不稳,批量产品墨色不一致;墨色暗淡,无光;印迹干燥慢,易粘脏。
润版液的调配和使用。润版液的合理调配是实现的水墨平衡、保障色彩一致的重要基础。调配按照酒精20%、润版液2%的比例调配好,使用时水温要保持在10℃,PH值要求在4.5-5.2之间。
油墨辅料的添加。油墨辅料的添加目的是保证油墨的印刷适性,减少油墨中的灰色成分,有利于色彩的正确合成。常用的辅料有撤粘剂、稀释剂和干燥剂等几种,根据不同要求使用不同辅料,正常情况下不使用任何辅料,使用时必须严格控制在用量范围之内。
印刷压力调整。保证网点的良好转移,使印出网点清晰,点形光洁,扩大值低,包衬材料恒定,保持合适的、平衡的印刷压力是获得印品墨色一致的关键条件。
纸张平滑度仪是根据国际通用的别克(Bekk)式平滑仪工作原理设计开发的一款智能型纸与纸板平滑度性能检测仪器。纸张平滑度仪具体测试方法是怎样的?昆山海达仪器技术人员为您详细讲解:
1.试样制备
按GB/T450的规定取样。在抽取的大张纸页上,沿横幅距边缘15mm处均匀切取足够正反面各测试10次的试样,试样面积至少为60㎜×60㎜,并保证试样上无褶子、皱纹、可见裂痕或其他纸病。如有水印,测试时应尽量避开。
2. 试样应按GB/T10739进行温湿处理,并在相同的大气条件下进行测试。
3. 实验步骤
① 在测试平滑度之前,如有必要,应校准仪器。
② 测试时,将试样的测量面贴向玻璃板放置,然后将胶垫与上压板放在试样上,施加(100±2)kPa的压力,并在大真空容器中产生50.66kPa的真空。测量并记录真空度从50.66kPa降到48.00kPa时的所需时间,以秒表示。如时间超过300s。则改用小容积,用另外的试样重新测试。如时间小于15s,则用另外的试样测试真空度从50.66kPa降到29.33kPa时的所需时间。试样从加载荷起到计时开始的时间应约为60s。
③ 如需测试另一面的平滑度,应用另外10张试样进行测试。
④ 试验结果的计算与表示
试样每面的平滑度应为10个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用秒表示。并计算测试结果的变异系数。如果用大真空容器,则平滑度为测定值的平均值;如果用小真空容器,则平滑度为测定值的平均值乘以10;如果真空度从50.66kPa降到29.33kPa,则平滑度为测定值的平均值除以10.
1、油墨干燥过程的变色在印刷的过程中,刚印好的油墨墨色与干燥后油墨墨色相比较,刚印好的油墨墨色比较深,隔一段时间,印迹干燥之后,墨色就会变淡一些,这并不是油墨不耐光退色、变色的问题,主要是油墨在干燥的过程中渗透和氧化结膜的原因形成的变色。凸版油墨以渗透干燥为主,刚刚从印刷机台上印出来的产品,墨层比较厚实,此时渗透和氧化结膜干燥还需要一段时间。然后,油墨里面的连接料将会有很大一部分渗入纸张纤维内部,经过氧化结膜干燥后的墨层变薄,颜色也就会变淡,这是经常见到的不可避免的现象。在印刷时应把墨色控制在比原打印样张墨色略深的程度,当油墨干燥之后就会达到样张墨色的要求。
印刷品的呈色机理是以减色法进行的。太阳光、日光灯、白炽灯和其它由光源光线照射到油墨颜料细小的颗粒上,经过颜料对光线的选择性的吸收再反射出来的色光才能呈现出绚丽的色彩,光线透过墨膜越深,反射出来的色光越趋饱和,所以墨层较厚,色泽就较深;油墨的透明性好,色泽就鲜艳一些。
2、油墨本身不耐光而退色油墨遇光后褪色、变色是难免的,所有油墨遇光之后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退色、变色现象。浅淡颜色油墨在光线长久的照射之后退色、变色很严重。黄、品红、绿退色快,青、蓝、黑退色慢一些。实际工作中在调墨的时候,应尽量选用耐光性能好的油墨,调浅谈色时应注意油墨冲淡后的耐光性,在调配油墨时还应考虑几种颜色的油墨之间耐光性能的一致性。户外广告招贴画由于暴露在日光下容易退色,就要考虑油墨的耐光特性。同样是蓝色的油墨,酞青蓝就比淡湖蓝、孔雀蓝耐光,不易变色。灰色可以在白墨中稍加黑墨与酞菁墨;翠绿色可用单色酞菁绿,不够黄的话可以加点亮光树脂黄墨,如果再加一点白墨色彩更鲜艳一些。假如用孔雀蓝加铬黄墨,天长日久容易退色、变色、泛黄。
3、纸张的酸碱性对油墨褪色、变色的影响一般情况下,纸张是呈现弱碱性的。理想中的纸张PH值为7,呈中性,由于在造纸的过程中,需要添加烧碱(NaOH)、硫化物、氯气等化学物质,在制浆和造纸过程中处理不妥当,可能会使纸张呈酸性或碱性。浆料中存在着一定的残氯与有机酸,如果不进行适当的处理,所造出的纸张就是酸性;如果在造纸过程中所使用的是碱性填料和色料,浆料中存在着残碱溶液,而又没有作必要的处理,这样造出来的纸张则呈碱性。①纸张的酸碱性对印刷工艺和印刷品的颜色耐久性有很大的影响。纸张酸碱性对印迹的氧化结膜干燥有直接影响,酸性大的纸张印迹干燥就特别慢,这是因为酸性的物质有抑制印迹氧化结膜干燥的作用。②纸张的酸碱性也会引起油墨的退色、变色问题。原材料纸张PH值小于7呈酸性,大于7呈碱性,酸性强的纸张和由于水斗溶液也呈弱酸性等因素,就会影响到油墨,使其发生变色,如孔雀蓝通酸后变绿。③油墨耐碱性能更差。基本上所有的油墨遇碱都会退色或变色。铬黄墨通碱变红色,中篮遇碱性大的纸退色。尤其是金墨、银墨、电化铝箔烫金遇到碱性物质会失去原有的光泽,金光灿灿的颜色变成了古黄色,银墨变黑不亮,并且附着力下降,往往会造成印刷品报废。
印前工作:生产升华转印纸的印前工作相当重要,因为生产升华转印纸所采用的染料型油墨在转印前与转印后的颜色差别很大。升华转印油墨转印前看上去C.M.Y.K四色较暗并无光泽(升华转印油墨没有白色油墨),它是靠200℃左右高温还原真色彩,所以给我们生产转印纸校色及印刷带来了困难。建议:(1)先小打样;(2)根据客户要求调整;(3)确认后再批量生产。
印刷设备:升华转印纸一般大批量采用凹凸版(凹印机)印刷或平版(胶印机)印刷,小批量的采用丝网(手动、半自动、全自动丝网印机)印刷,使用凹凸版印刷和丝网印刷的话,给墨量大,选择纯油墨不含扩散溶剂,用平版印刷墨层薄相应的转印后颜色也浅。升华转印纸的基纸一般选用60g-100g双胶纸。
转印设备:一般分间歇式(平版式和曲面式)和连续式(热辊式)两类热压机。间歇式(平版式)用于织物或平面陶瓷的转印,间歇式(曲面式)用于异形陶瓷或鞋、帽的转印,连续式(热辊式)用于大批量、大面积织物转印。
印刷品上光是印后加工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光油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印刷品的美观和性能。在经历了苯溶性光油、醇溶性光油、水性光油、UV光油后,EB(Electron Beam Curing)光油能否取代UV光油成为印后光油中的主品?EB光油和UV光油相比,到底有什么优点?EB光油能为印刷行业带来什么有利之处?
目前常用光油的性能探讨
目前在印后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光油主要有溶剂型光油、水性光油和UV光油三种,它们在性能上各有千秋。
溶剂型光油的主要缺点是:气味大,干燥速度慢,不耐磨,容易擦花,不环保,属于被淘汰的产品。
水油不含溶剂,环保,性能上无明显的缺点,是一个综合性能优良的产品,存在的少许不足是耐磨性和抗划伤性无法令人满意,同时,光泽和抗粘花性的欠缺也很伤脑筋,光泽高的产品抗粘花性差,不适合铜版纸上双面印刷,抗粘花好的产品光泽又不理想。
UV油由于具备高光泽和良好耐磨性、抗擦花性,而被广泛使用,但其存在的气味问题、黄变问题始终无法被很好解决。近年来,为节省成本,印刷厂普遍采用含填料高、脆性大的纸张,因此UV油的防爆线性又被越来越多的关注。另丝印UV光油的柔韧性、附着力和抗粘花性的矛盾也比较突出。
水油价廉物美,综合性能适中,是一个生命力很强的产品,基于其干燥原理的局限性,性能上再想有很大提升已不可能。UV油优点和缺点分明,如何扬长避短或改良欠缺,值得进一步探讨。
UV光油性能分析
UV油主要由引发剂、活性单体、低聚物及助剂组成,低聚物通常有两种以上配合使用,是决定UV油终物理性能的主要组份,活性单体主要提供使低聚物交联和降低光油黏度的作用,助剂提供光油的流平性、消泡性、表面滑爽性等性能,类似于饭菜中的盐、味精等,引发剂接收紫外光,产生自由基,引发低聚物和单体反应,并固化成膜,作用非常关键。
由于引发剂对紫外线敏感,所以施工后光油皮膜在日后的存放过程中,会继续吸收紫外线,颜色变黄。同时,引发剂反应不完全,残留的部分会使UV油气味偏大,再者由于引发效率有限,单体和低聚物反应也不完全,残留的部分会导致粘花和使人体过敏,会导致光油的抗擦花性和抗爆线性略有欠缺。针对UV光油存在的这些先天不足的性能,EB光油应运而生,EB光油中去处了引发剂,使光油的性能有了很大提升,以下就二者的区别略做分析。
EB光油和UV光油的性能区别
干燥(固化)原理和设备的区别
UV光油是依靠光油中的引发剂,产生自由基,引发单体和低聚物反应并固化的。一台国产实验室固化设备2万RMB即可,国产的生产设备约20-30万RMB。
EB光油是在电子束的猛烈轰击下,单体和低聚物上的双键被强制打开,产生自由基并完成聚合。一台进口的实验室EB固化设备约需10-20万美圆,而生产设备则在50-80万美圆之间。
目前EB固化设备的核心技术掌握在少数几个国外公司手中,由于该类设备批量生产小,所以价格偏高,相信该技术如果被普遍利用后,合理的价格应在30-50万美圆之间,如果该设备的制造技术被台湾或国内同行掌握,相信价格会更低。
气味的区别
UV油和EB油均不含溶剂,所以施工中的气味问题不存在。所谓气味主要是指印刷品表面残留的气味。UV油残留的气味来源有两个,一是残留的引发剂和活性单体,二是引发剂反应后生成的其它小分子物质。对UV油的引发剂进行改良,并提高反应程度,气味会有改观,但不能完全清除。
EB光油中没有引发剂,反应程度超过98%,所以不会像UV油一样会有残留气味的问题。
耐黄变性的区别
我们知道,上过UV油的纸张长时间放置后,会逐渐变黄,主要原因是残留的引发剂和引发剂生成物吸收紫外线导致,使用昂贵的引发剂或在UV油中添加紫外线吸收剂,会有帮助,但不能完全做到不黄变。EB光油不使用引发剂,所以不会有该问题存在。
油墨变色的问题
UV灯在产生紫外线的同时,也会产生红外线,使上过光油的纸张表面温度较高,由于要保证生产效率,所以纸张来不及降温便被堆放在一起,内层部分的纸张会在30-60℃的温度下保持一段时间,这时候一些耐热性差的油墨便会变色。除温度的影响外,UV油中的引发剂在相对较高的温度下,依然会保持一定的活性,可能会和油墨中的一些活性物质产生化学反应,这也是UV油导致油墨变色的原因之一。对UV灯、反光罩、冷却系统进行改良,油墨变色问题会有一定程度的解决,但也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
EB光油在固化过程中,固化设备在产生电子束的过程中不产生红外线,温度问题被很好的解决,所以电子束固化是真正的冷能源,对一些热敏性的基材会更适合。
固化程度的比较
为了理解UV油和UV油的固化程度,在此引入了凝胶率的概念,其测定方法为:将光油制成厚度为100μm的涂膜,记录下固化后的涂膜质量W0,用丙酮萃取48小时,在50 ℃下真空干燥8小时,记下萃取后的质量Wg。然后按下式计算: 凝胶率 = Wg / W0×
凝胶率越高,固化程度越高,下图是典型EB光油和UV光油固化程度的比较。
UV油无论如何提高能量,固化程度也只有75%左右,UV油正常的施工能量是50-100mJ/cm2,也就是说目前我们使用的UV油,在印刷品表面会有25-30%的小分子物质残留,这些小分子物质,一方面使产品的物理性能下降,一方面在安全性上存在严重隐患,如有可能导致人体等。
EB光油的固化能量在达到40kGy(电子束能量的表示单位),固化程度便可达到98%以上,物理性能和安全性得到了很好解决。
抗擦花性、耐磨性和防爆线的区别
抗擦花性:由于EB光油的固化程度远高于UV光油,再加上UV固化过程中,氧气阻聚的原因,UV油表面的固化程度比内部更低,所以,在相同涂膜硬度的条件下,UV光油的抗擦花性远不如EB光油。当然,提高UV光油的硬度、添加耐磨填料和助剂等,可以提高UV油的抗擦花性,但这样又会带来UV油防爆线性的牺牲。
耐磨性:我们知道,耐磨性和涂膜的柔韧性有关,韧性越大,涂膜越耐磨,如汽车轮胎(SBS橡胶材质)和运动鞋底(PU聚胺脂材质)等,由于UV光油固化的不充分性,无法获得柔韧性良好的涂膜,因此,UV光油的耐磨性是无法和EB光油相比的。
防爆线性:曾经测试过,将UV油配方中的引发剂去掉,改变成EB光油,发现EB光油的抗爆线性不如UV油,如以此为结论,便会大错特错。因为EB光油的固化程度高过UV油近30%,固化程度越高,产品的硬度越大,越容易被折断,抗爆线性就会变差。
若要真实比较二者的防爆线性,则要调整二者的配方,使它们的硬度或抗擦花性相同,这时候会发现,EB光油的防爆线性会更好。
抗粘花性的区别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UV油不存在粘花的情况,但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如,要求UV油有很好的防爆线性,这时会尽量减少UV油的交联密度,使UV油具有更好的柔软性,在纸张弯曲的情况下不至于断裂。但由于UV油固化的不完全性,可能会带来UV油粘花的风险。
另,在丝网UV油中,为获得良好的柔软性和对薄膜的附着力,会在光油中填加热塑性树脂,如聚丙烯酸异丁酯等,这些树脂不仅自己不参与固化,反而会阻隔其它单体和树脂的固化,这类UV油固化更不充分,粘花的可能性更大。
在EB光油中,由于电子束的猛烈轰击,能够反应的单体和树脂会充分反应掉,粘花的可能性很小。
耐溶剂性的区别
个别情况,光油会有耐溶剂性的要求,如在彩盒上面开天窗贴PVC或PET胶片,由于彩盒胶中含有少量溶剂,如果UV油的耐溶剂性很差,就有可能导致UV油和胶片粘在一起。另外,贴膜家私表面涂层,对耐溶剂性也有要求。
耐溶剂性的测定方法为:以棉布蘸MEK(甲乙酮),往返为一次,擦破涂膜为止。下图3是EB光油和UV光油耐溶剂性的区别,涂层厚度为4微米。
在相同厚度条件下,EB光油的耐溶剂性是UV光油的4倍以上,随着涂层的加厚,EB光油的耐溶剂性会更明显。
EB光油是否和UV油一样需要打底
首先,我们需了解为什么UV油需要打底,在UV油中,活性单体的分子量很小(300左右),低聚物的分子量也非常有限(约在 500-1000之内),和溶剂型光油中的树脂(2万)及水油中的树脂(5000-10万)相比,分子量相差巨大,在UV油涂布到卡纸上时,单体和低聚物会渗透到纸张纤维中,失去表面上光的作用。为保证UV油不向纸张内部渗透,全部停留在纸张表面,需要用高分子量的产品,如水油打底,同时为保证底油和UV油有良好的附着力,底油也需要特别设计和配套。
EB光油和UV光油在配方选材上非常相近,因此EB光油也是需要打底油,但由于EB光油固化的充分性,在EB光油中可以使用更高分子量的树脂,对设计不需要打底的EB光油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和灵活性。
成本上的区别
相信每个人都会问及这个问题,对于气味要求不敏感的外包装材料上使用的UV油,由于没有使用昂贵的紫外光引发剂,此类UV油和EB油相比,光油价格相当。但对于一些要求较高的礼品包装、医药、烟酒食品等外包装上使用的UV油,UV光油价格会高于EB光油,但由于EB光油施工过程中需要氮气或二氧化碳气体保护,总体成本二者可能相当,由于没有工业生产数据,目前还不能给出准确答案。
EB光油的优点总结
高效:单组帘式EB固化设备的固化速度已可达到900米/每分钟(计算值),高过3只UV灯管串联的UV固化设备(约200米/分钟),同时也高于目前的印刷速度(726米/分钟,计算值,德国曼罗兰75型印刷机,7.5万张对开),因此EB光油是目前干燥速度的光油,不会成为提升印刷效率的障碍;提升产品的附加值:EB光油的固化程度远高于UV光油,可以使产品具有更好的耐磨性、耐擦花性、耐溶剂性、耐黄变性和良好的气味,这些性能是UV油、水油等光油所无法达到的。
安全性和环保性:用EB光油施工后的印刷品表面,没有残留的小分子化学物质,其安全性和环保性同样是UV油所无法达到的,可以安全地使用在食品包装、烟酒包装、药物包装或和人体接触的物品包装上。
结论
EB光油 较UV涂料在性能上存在明显优势,在加工高档产品或某些特殊要求产品时,如食品包装/烟酒包装/和人体接触的物品包装等,EB光油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1、 粘结力的测试:吸塑成型后槽位不反弹、不缩边,如做边剥离测试时,PVC上要粘满木屑,中间空的吸塑胶在使用不久后或高温下会脱边的。测试方法是:吸塑成型后做边剥离测试,看要多大的力才能剥开,及看剥开后PVC皮上是否粘有很多的木屑(多表示PVC与木板完全粘结,少则吸塑胶质量差、粘结力差)。
2、适温性的测试:即耐高温、低温性能、和潮性,因为各地的气候都不同,如适温性不好的真空吸塑胶在装柜出口或夏天高温时特别容易脱边及槽位反弹的。耐温低75℃合格,因货柜内的温度有65-70℃。对耐温性简单的测试就是吸塑24小时后直接晒太阳,如直晒半小时以上无脱边、无反弹的就是耐温好的吸塑胶,在装柜或高温时就不会有脱边、槽位反弹现象。
3、颗粒匀细的检测:好的真空吸塑胶喷涂吸塑后表面很少或者没有麻点,差的做出的产品后象沙堆一样,让人一看就不舒服,同时严重影响企业的形象。
仔细检测以上3方面的情况,就基本能判定真空吸塑胶的质量的优劣了。
华夏蓝水性吸塑胶已经获得国际质量检测认证,水性吸塑胶适用于高密度板、多层板、复合板、实木、PVC等基材。华夏蓝水性吸塑胶在已投入到多家企业中大量使用,并在经济效益、环保节能上显现出良好效益和前景,深受业界好评。
湿巾,作为一种日用消费品,因其本身的卫生、使用方便等特点,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品。在选购湿巾产品的时候,包装的密封性必须要好,不能有漏气、漏液、破损等现象,选购包装有密封贴的湿巾。
国家针对湿巾产品颁布了《GB/T 27728湿巾》标准,标准中明确规定了按照GB/T 15171规定对湿巾产品的包装密封性能进行检测,可见其检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此,Labthink兰光结合MFY-01密封试验仪主要介绍一下湿巾包装的密封性能测试方法,以方便企业进行相关检测!
湿巾包装密封性能测试方法及步骤:
A1、测试原理说明
通过对真空室抽真空,使浸在水中的试样产生内外压差,观测试样内气体外逸或水向内渗人情况,以此判定试样的包装密封性能。
A2、试验装置
A2.1 密封试验仪:符合GB/T 15171规定,带一真空罐(见图1),真空度可控制在0 kPa一90 kPa之间,真空精度为1级,真空保持时间在0.1 min一60 min之内。
A2. 2 压缩机:提供正压空气,气源压力应小于等于0. 7 MPa o
A3、试验样品
A3. 1 试样应是具有代表性的装有实际内装物或其模拟物的软包装件。
A3. 2 同一批(次)试验的样品应不少于3包。
A4、试验步骤
A4.1 打开真空罐,注入适量清水,注入量以放人试样扣妥上盖后,罐内水位高于多孔压板上侧10mm左右为宜。
A4.2 打开压缩机和密封试验仪,接通正压空气,设置密封试验仪的试验参数:试验真空度为10 kPa士1 kPa,真空保持时间为30 s 。
A4.3 将试样放人真空罐,盖妥真空罐上盖后进行试验。
A4.4 观测抽真空时和真空保持期间试样的泄漏情况,有无连续的气泡产生。单个孤立气泡不视为试样泄漏,外包装附属部件在试验过程中产生的气泡不视为泄漏。
注:只要能保证在试验期间可观察到所有试样的各个部位的泄漏情况,一次可测定2个或更多的试样。
A4 .5 试验停止后,打开密封盖,取出试样,将其表面的水擦净,开封检查试样内部是否有试验用水渗入。
A4 .6 重复A4.3一A4.5步骤,每个样品测定3个试样。
A.5、试验结果评定
3个试样在抽真空和真空保持期间均无连续的气泡产生及开封检查时均无水渗入,则判该项目合格;若3个试样中有2个以上不合格,则判该项目不合格;若3个试样中有1个不合格,则重新测定3个试样,重新测定后,若3个试样均合格,则判该项目合格,否则判为不合格。
根据标准中规定,湿巾包装的密封性能测试可选用负压法的密封试验仪来完成试验。Labthink兰光MFY-01密封试验仪符合标准规定,测试范围真空度:0~-90 KPa,真空精度为1级,符合GB/T 15171《软包装袋密封性能试验方法》标准。以下是Labthink兰光MFY-01密封试验仪的详细介绍,供大家参考。
画册印刷印刷品是一种靠视觉仲裁的商品和艺术品,其质量好坏取决于许多因素,纸张特性无疑是其中一项重要因素。性能优良的纸张,能完整地完成油墨转移,使图文清晰、饱满地再现于纸张上,从而获得令人满意的复制效果。但由于纸张等材料及工艺技术等因素的限制,大多数彩色连续调图像得不到忠实复制和再现,而只能使印刷图像尽可能逼近于原稿。
一、纸张特性对印刷品光泽的影响
在印刷过程中,墨膜转移到纸张表面,并填充了纸面的凹凸不平,使印刷品表面相当平滑。印刷品墨膜表面对光的镜面反射决定着印刷品光泽的大小,而墨膜表面又同纸张特性密切相关。
1.墨膜厚度
墨膜厚度是影响印刷品光泽的主要因素。在纸张大限度吸收油墨的连结料以后,剩余的连结料仍保留在墨膜中,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印刷品的光泽。墨膜越厚,剩余的连结料越多,越有利于提高印刷品的光泽。研究发现:光泽随墨膜厚度提高的趋势,因不同的纸张而有所不同。图1为相同油墨在四种不同纸张上印刷所得印刷品光泽与墨膜厚度的关系曲线。从图上可见,尽管油墨相同,但不同纸张所形成的印刷品光泽随墨膜厚度而变化的趋势是不同的。高光泽涂料纸在墨膜较薄时,其印刷品光泽随墨膜厚度的增加而降低,这是由于墨膜掩盖了纸张本身原有的较高的光泽,而墨膜本身形成的光泽又由于纸张吸收而降低。随着墨膜厚度的增加,纸张本身原有的较高的光泽就越难透过墨膜反映出来。当墨膜厚度达到1.5μm时,纸张对连结料的吸收基本饱和。之后,随着墨膜厚度的继续增加,保留连结料越多,光泽也就不断提高。涂料纸板印刷品在墨膜较薄时光泽随墨膜厚度的增加迅速提高,在墨膜厚度增加到3.8μm以后,光泽便不再随墨膜厚度的增加而提高。但是无论何种纸张,光泽随墨膜厚度增加而提高的量都应有一定的限度。
2.纸张特性对印刷品光泽的影响
纸张由于纤维交织而形成毛细管网络结构,具有大量孔隙,成为吸收油墨的基础。纸张毛细管网络对油墨连结料的吸收时间和连结料固着时间之间的平衡决定着印刷品光泽形成时连结料渗透的程度。一般印刷品光泽均随纸张吸收能力的增强而降低。
纸张平滑度及本身光泽影响印刷品光泽。平滑度高有利于形成均匀平滑的墨膜,从而提高印刷品光泽。纸张本身的光泽好则能提高墨膜的反射率,尤其对于透明油墨更是如此。两种油墨印刷在4种光泽不同的涂料纸上的结果。从图可见,两种油墨的印刷品光泽均随纸张本身光泽的提高而提高。印刷品光泽与纸张本身光泽之间的相关性比印刷品光泽与纸张吸收能力之间的相关性还强。
从上面的讨论中可以发现,纸张平滑度、光泽和吸收能力之间也存在着相关性。从造纸过程很容易解释这一点。例如,压光处理能改进纸张平滑度和光泽,同时也减少纸张的孔隙量,从而降低纸张的吸收能力。此外,纸张表面的pH值也是印刷品光泽形成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ph值高,有利于油墨干燥,因而有利于提高印刷品的光泽。
二、纸张特性对印刷图像阶调再现的影响
理想阶调再现是获得高质量印刷图像重要的工艺环节,大多数不良印刷品都是由于阶调再现方面的问题造成的。
图像复制首要的要求是被复制的图像在视觉上跟原稿匹配。但事实上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可能实现的。表1列出了不同类型纸张复制图象的密度范围,而原稿的密度范围在0~2.7(3.0)。显然在大多数情况下,原稿的密度范围比印刷图像的密度范围大,而且随着纸张质量的降低,可复制的密度范围越小,对于饱和度和色彩来说也是如此。
解决的方法是压缩原稿的阶调范围,使其和纸张等能够再现的密度范围相匹配。
三、纸张特性对网点增大量的影响
1.网点增大
网点增大对复制色相变化的影响比任何其它变量都大。在纸张上印刷的墨量会影响网点增大,而网点增大则影响印刷反差。在印刷黑白或彩***目调图像时,网点增大会改变画面反差并引起图像细节与清晰度的损失。在多色印刷中,网点增大会导致反差丢失、图像深暗、网点糊死并引起急剧的色彩变化。
2.纸张特性对网点增大量的影响
油墨的光滑表面在较高质量的纸上产生了的实地密度,当纸张质量降低时,实地油墨密度降低,产生一定的网点扩大,影响了印刷品的质量。
网线数越高,网点直径越小,纸面上微小的凹坑也能歪曲或遗漏细小的印版网点。因此,网线数越高的精细印品,要求纸张平滑度越高。这是选用纸张的一个原则。但是实际工作中,也可以适当调节油墨的某些性能或改变工艺参数来适应纸张的这一特性。
四、纸张特性对印刷品套印精度的影响
对于精细的印刷品,套准要求较高,一般允许误差在0.05mm内。多色印刷中,引起套印不准的原因很多,但印刷过程中纸张因含水量变化而产生的纸张变形是一个重要因素。
众所周知,纸张含水量改变不仅导致纸张的膨胀或收缩,而且由于含水量变化使得纸张局部尺寸变化,从而产生其它形式的变形,如卷曲、皱摺等。这种变形严重地影响印刷品的印刷工作者关心的是相对湿度对纸张含水量的影响。
①室温一定,高湿度时相对湿度变化引起含水量的变化率比中湿度时相对湿度变化引起含水量的变化率大得多;低湿度时也是如此。从这一角度看,印刷在中等湿度条件下进行利。
②两者组成一个闭合的滞后回路,这种现象称为纸张的调湿滞后现象。表现为:某一相对湿度条件下达到平衡水量的纸张,如果再经吸湿(脱湿)后,重新回到原有相对湿的环境空气中,其含水量比原来的要有所增加(减少)。
为了使纸张的含水量在整个纸面上保持均匀一致,并且与印刷车间的温湿度相适应;同时为了使纸张对环境湿度的敏感程度有所降低,提高纸张尺寸的稳定性,一般在印刷之前,要进行调湿(吊晾)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