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车间卫生操作程序:换鞋→二次换鞋→检查好自己的指甲→摘掉身上所有饰物→换工衣→戴工作帽,头发要全部放入帽内→戴口罩→照镜检查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清水洗手→用皂液擦洗→冲洗皂液→在50ppm氯消毒液中浸30秒以上→用清水冲洗→干手→鞋底消毒
-
个人感觉不妥,应该考虑配错一罐料造成的成本损失大还是增加一个员工成本大?最好是双人配料,品控员复核。“比如我司的速冻关键控制点是这样做的,操作员做好速冻的温度时间记录,速冻好后,品控员对产品中心温度进行测量,以此达到监控的目的”这样你品控只是复核了温度的记录是否达标,但是时间的复核了?能达到速冻的目的吗
-
自己编一个内部审核的检查表,使用也方便
-
自己写吧,对照准则没什么难的
-
炒作的结果,武汉卖的好的酸梅膏都是食品厂和药厂代工的。
-
2015版体系还有管代的提法吗?
-
我们的设备也不更换:(
-
主要是两边导辊平衡的问题,得一点点调校。
-
食药监部门这是常规的例行监督检查吧。
-
你要细心\专心\尽心
-
第一个不行,得标注10.1第二个100kg打印10.2, 500kg标注10.3
-
要按预包装食品操作了
-
没有人有嘛?~~~~求!
-
普通食品保存会写,室温,阴凉干燥处保存。如果这样也必须20以下么,食品类相关标准有具体要求么
-
明显找茬,不过你们风铃不是在最后吗?
-
这个你就这么喷,肯定流动性不好了,这个跟你物料的性质有关.你可以加辅料,比如糊精等,但是加少了,没什么效果,加多了,指标等回受影响.如果你成本能接受,你可以用一点好的变性淀粉,比如国民的8号,有一定的分散效果的.呵呵,要不你给点物料给我,我来喷一下试试
-
对 他不是新资源 可是花果茶 很多都有加
-
不能下载,只能找发证地检验检疫局或者国家质检总局验真
-
不知道企业食品生产标准里的原料里规定是否包括不合格的半成品。
-
评介可以搞一搞,提出的意见可以借鉴。但不排除有敌意的意见。不过有一个说坏的可以,有2个甚至更多就不是好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