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是我们常吃的食物,因为鸡蛋营养价值很高。鸡蛋中其中含有人体的8种氨基酸,丰富的卵磷脂、固醇类、蛋黄素以及钙、磷、铁、维生素A、维生素D及B族维生素,并且人体对鸡蛋蛋白质的吸收率可高达98%。
具体我们来看看一个鸡蛋的营养价值:
一个鸡蛋所含的热量,相当于半个苹果或半杯牛奶的热量,它还拥有8%的磷、4%的锌、4%的铁、12. 6%的蛋白质、6%的维生素D、3%的维生素E、6%的维生素A、2%的维生素B、5%的维生素B2、4%的维生素B6。
看到这里小伙伴们是不是被鸡蛋的营养惊呆了?要知道这些营养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
但有些鸡蛋是不能吃的,坏鸡蛋有哪些特征?
坏鸡蛋的第一类特征:臭
坏鸡蛋中常见的就是臭鸡蛋,鸡蛋由于运输或者储存不当等问题,导致鸡蛋变质发臭,有的甚至外壳破裂。具体表现在蛋壳乌灰色,蛋内的混合物呈灰绿色或暗黄色,并带有恶臭味。这样的坏蛋不能食用,否则会引起。
坏鸡蛋的第二类特征:裂壳
裂壳的鸡蛋相比于完整的鸡蛋,更容易变质发臭。发现有鸡蛋裂壳,一定要及时处理,否则蛋液流出也会引起其他鸡蛋变质。
坏鸡蛋的第三类特征:粘壳
鸡蛋因储存时间过长,蛋黄膜由韧变弱,蛋黄紧贴于蛋壳,若局部呈红色还可以吃,但蛋膜紧贴蛋壳不动的,贴皮外呈深黑色,且有异味者,就不宜再食用。
坏鸡蛋的第四类特征:散黄
一般鸡蛋坏了都会伴随一定的散黄,鸡蛋存放时间过长,蛋白质变质导致蛋黄不能凝聚在一起。但还有特殊情况也会导致散黄,比如运输过程中激烈震荡,蛋黄膜破裂,造成机械性散黄,只要散黄不严重,无异味,短期内是可以食用的。
注意了以上四种特征的坏鸡蛋,我们就能安心的吃鸡蛋了。
鸡蛋的烹调方式无非就是煎、炒、蒸、煮,由于鸡蛋本身含有较高的脂肪,再经过油脂的烹制,不仅大大降低了鸡蛋的营养价值,还使人们在食用的过程中增加了脂肪的摄入量,因此不建议过多食用煎、炒烹制的鸡蛋,每天早晨吃两个水煮有机鸡蛋更健康。
随着世界各国的肥胖率、心血管疾病率的不断升高,低脂肪发酵乳成了发酵乳中一个重要的新方向。但低脂肪发酵乳存在有发酵香味不足,质地粗糙,黏度偏低和储存稳定差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生产和销售,致使国内一直没有产业化。为解决脱脂发酵乳目前存在的问题提供理论和方法的指导,创联君将通过脱脂发酵乳为研究对象,研究明胶、琼脂和变性淀粉复配使用对脱脂发酵乳的储存稳定性和感官品质等方面的影响。
研究表明:明胶、琼脂和变性淀粉对脱脂发酵乳的品质有着明显的影响,决定脱脂发酵乳最关键指标是乳清析出率、表观黏度和口感等3个方面。本文以明胶、琼脂和变性淀粉用量3个因素作中心组合实验,以寻找最佳配方。
1.亲水胶体复配对表观黏度的影响
琼脂用量在1‰~2.0‰范围时,表观黏度随明胶用量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当琼脂用量在2.0‰~2.5‰范围时,表观黏度随明胶用量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明胶用量为1.9‰左右达到最大值。琼脂用量为1.60‰时,变性淀粉用量在1.0‰~2.5‰范围时表观黏度随明胶用量增加而降低。明胶用量为1.60‰时,当变性淀粉用量在1.0‰~2.5‰范围时,表观黏度随琼脂用量先增加后稍有下降。
2.亲水胶体复配对乳清析出率的影响
琼脂用量在1‰~1.8‰范围时,乳清析出率随明胶用量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当琼脂用量在1.8‰~2.5‰范围时,乳清析出率随明胶用量呈现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明胶用量为1.8‰左右达到最小值。琼脂用量为1.60‰时,当明胶用量在1‰~1.8‰范围时乳清析出率随变性淀粉用量增加而降低,当明胶用量在1.8‰~2.5‰范围时,乳清析出率随变性淀粉用量增加变化不明显。明胶用量为1.60‰时,当变性淀粉用量在1.0‰~2.5‰范围时,乳清析出率随琼脂用量增加而降低。
3.亲水胶体复配的优化组合及验证
当明胶、琼脂、变性淀粉用量的取值范围均设定在1.0‰~2.5‰,并将目标值即乳清析出率设定为最小值、表观黏度设定为最大值,软件给出的最优配方为明胶用量1.80‰,琼脂用量1.92‰和变性淀粉用量2.42‰,其理论乳清析出率为1.05%,表观黏度2705Pa·s。根据软件给出的最优配方进行试验验证,其乳清析出率为1.10%,表观黏度为2760 Pa·s。从感官评价的结果来看,复合增稠剂样品的感官品质接近全脂样品,明显优于无稳定剂样品。
结论
1.明胶用量对脱脂发酵乳的乳清析出率影响显著,而琼脂和变性淀粉用量对乳清析出率则影响不显著;琼脂用量对脱脂发酵乳的表观黏度有极显著的影响,明胶用量有显著影响,而变性淀粉用量影响不显著。
2.亲水胶体复配组合为明胶用量1.80‰,琼脂用量1.92‰和变性淀粉用量2.42‰。得到的复合增稠剂生产的脱脂发酵乳品质接近全脂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