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无残伤、无紫叶的鲜叶,经杀青、闷黄、轻揉、烘焙、熏烟等工艺精制而成。其中熏烟是沩山毛尖的独特之处。被视为礼茶之珍品,历代名茶驰名中外,畅销各地。
沩山毛尖茶树饱受雨露滋润,故而根深叶茂,梗壮芽肥,茸毛多,持嫩性强,是制作名茶的最佳原料。制作后的茶叶,叶缘微卷,呈片状,形似兰花,色泽黄亮光润,身披白毫;冲泡后内质、汤色橙黄鲜亮,烟香浓厚,滋味醇甜爽口,风格独特。
1、准备好清洁的茶具,如煮水的壶,盛茶的杯,洁净的水。
2、量茶入杯;结合自己的需要每杯放入3至5克或按茶和水的比例量茶而定。
3、当量茶入杯后冲入沸水
4、一般3分钟后即可闻香气,观汤色。
5、待茶汤冷热适口时,即可举杯品茶。
注意事项:
1.茶具:饮用千岛玉叶,通常用透明度好的玻璃杯,瓷杯或茶碗冲泡。杯碗类瓷质洁白,便于存托碧绿的茶叶和茶汤。
2.水质:冲泡千岛绿叶的水质要好。通常选用洁净的优质矿泉水,也可以用经过净化处理的自来水。水的酸碱度为中性或微酸性,切勿用碱性水,以免茶汤深暗。
3.水温:煮水初沸即可,这样泡出的茶水鲜爽度较好。沏茶的水温要在80度左右最为适宜。因为优质千岛玉叶的叶绿素在过高的温度下易被破坏变黄,同时茶叶中的茶多酚类物质也会在高温下氧化也会使茶汤变黄,很多芳香物质在高温下也很快挥发散失,使茶汤失去香味。
4.茶与水的比例:通常茶与水比为1:50至1:60(即一克茶叶用水50ml至60ml)为宜,这样冲泡出来的茶汤浓淡适中,口感鲜醇。
应当在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依据:《食品安全法》第六十八条,食品经营者销售散装食品,应当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以及生产经营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
能喝,卡拉胶可以用于婴儿奶粉或特殊医疗用途食品,只要将用量控制在每升1克以下(冲调后)就可以了。目前,我国的婴儿奶粉标准规定的卡拉胶用量是不超过每升0.3克(冲调后),这一限量与欧盟一致,区别在于欧盟不允许卡拉胶用于4个月以下的婴儿。
总之,到目前为止,对卡拉胶安全性的认识并没有出现“颠覆性”的改变。虽然很多食品都用它,但用量都不大,总的摄入量其实很低。当然,需要强调的是,食品添加剂需要依法、依规使用,任何将其用于掺杂使假或以次充好的行为都是不允许的。
小包装产品可以,但体积较大的产品,建议标明具体的部位,以便于消费者查看。
依据条款—GB 7718 4.1.7.1 如日期标示采用"见包装物某部位"的形式,应标示所在包装物的具体部位(7718问答五十九)。
亲水性胶体通常是指能溶解于水中,并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水化形成黏稠、滑腻或胶冻状液体的大分子物质,属于水溶性聚合物。瓜尔胶与黄原胶作为亲水性胶体中用途广泛、使用量大的胶体,分别具有中性胶和阴离子胶的典型特征,具有良好的稳定、增稠、乳化等特性,可以和淀粉等其他多糖相配伍来控制最终产品的糊化性。
马铃薯淀粉含有天然的磷酸酯基团,磷酸酯基团因负电荷之间的相互排斥作用使马铃薯淀粉具有黏度高、易糊化等优点,马铃薯淀粉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但马铃薯淀粉具有对热及剪切力较敏感等缺点,而加热和剪切作用是食品加工中的重要过程,例如其存在于杀菌、冷却及产品贮藏过程中。因此,马铃薯原淀粉不适合所需要的食品加工特性,一定要进行适当修饰以满足各种加工性能。
两种亲水胶体瓜尔胶和黄原胶对马铃薯淀粉糊化性质的影响
瓜尔胶-马铃薯淀粉、黄原胶-马铃薯淀粉、马铃薯淀粉的成糊温度分别为(68.05 ± 0.17)、(69.2 ± 0.28)、(67.25 ±0.24)℃,由此可看出瓜尔胶和黄原胶均增加了马铃薯淀粉的成糊温度。瓜尔胶增加了马铃薯淀粉的峰值黏度和崩解值(最高黏度与最低黏度的差值),相反,黄原胶却明显降低了马铃薯淀粉的峰值黏度和崩解值。原因是淀粉与胶体存在热力学不相容的相分离行为,这一行为使每一组分存在于溶液相互独立的微相中,并且使该微相中的组分浓度增加,因此提高了淀粉-胶体体系的黏度,从而使非离子性瓜尔胶增加了淀粉的黏度。但由于带负电荷的马铃薯淀粉和带负电荷的黄原胶侧链之间产生相互排斥作用,使得黄原胶大分子不能穿透淀粉颗粒,只能附着到淀粉颗粒的表面,维持颗粒的形状,抑制了马铃薯淀粉颗粒的膨胀破裂和直链淀粉的渗出,从而使淀粉难以糊化,因此黄原胶的加入使马铃薯淀粉黏度降低。另外加入带有负电荷的黄原胶增强了马铃薯颗粒之间的静电斥力,淀粉颗粒吸附黄原胶大分子增大了空间位阻排斥,提高了糊的热稳定性,因而降低了马铃薯淀粉的崩解值。胶体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当它进入该体系后,与淀粉竞争吸附体系中的水分,水分的缺失使得淀粉糊化变得缓慢,因此瓜尔胶和黄原胶均使马铃薯淀粉成糊温度升高。
两种亲水胶体瓜尔胶和黄原胶对马铃薯变性淀粉糊化性质的影响
马铃薯磷酸酯淀粉和马铃薯阳离子淀粉与瓜尔胶复配的糊化特性也呈现出如马铃薯淀粉与瓜尔胶复配相似的变化趋势。但马铃薯阳离子淀粉与黄原胶复配却呈现出和马铃薯淀粉、马铃薯磷酸酯淀粉与黄原胶复配相反的情况,即黄原胶增加了马铃薯阳离子淀粉的峰值黏度,并略微降低了成糊温度(黄原胶-马铃薯阳离子淀粉与马铃薯阳离子淀粉的成糊温度分别为(61.6 ±0.13)、(62 ± 0.11)℃)。这是因为马铃薯阳离子淀粉与阴离子黄原胶之间的强烈静电作用引起淀粉颗粒的瞬时聚集,形成了离子“桥接”,造成黏度升高和成糊温度的降低。
总之,两种亲水胶体瓜尔胶和黄原胶对马铃薯淀粉及其变性淀粉复配过程中,胶体分子与淀粉颗粒之间的电荷相互作用在糊化性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瓜尔胶提高了马铃薯淀粉及其变性淀粉的峰值粘度与成糊温度,黄原胶与马铃薯淀粉和马铃薯磷酸酯淀粉之间复配体系峰值黏度显著下降,成糊温度提高,黄原胶增加了马铃薯阳离子淀粉的峰值黏度,并略微降低了成糊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