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罐头食品厂对罐头作常压水煮加热杀菌处理时都采用本通常,当罐头食品在常压下通过沸腾加热和消毒时,罐头食品厂就采用这种卧式消毒锅.该设备可通过引入压缩空气来实现背压杀菌.如果需要在锅中进行冷却,则必须使用水泵来驱动锅顶部的喷水管(或使用水).
切菜机的结构原理及保养措施介绍
切菜机的组成部分主要有机架、输送带、压菜带、切片机构、调速箱或塔轮调速机构等。用于瓜薯类硬菜的切片,片厚可在一定范围内自由调节,竖刀部分可将叶类软菜或切好的片加工成不同规格的块丁、菱形等各种形状。切菜长度通过“可调偏心轮”在一定范围内任意调整。因竖刀模拟手工切菜原理,加工表面平整光滑,成型规则,被切蔬菜组织完好,保持新鲜。
切菜机采用半月刀盘和半月调节盘结构,不需更换刀片,只需使用不同料斗,和板动倒顺开关即可进行切丝或切片工作。是萝卜、土豆、介兰头、红薯等瓜果类蔬菜切片或切丝的理想厨房设备。
切菜机作为一种食品机械,经常会与各种各样的食材、物料相接触,这些物料食材中有酸性的、有碱性的,这些化学物质都将对切菜机和果蔬清洗机的主要零部件造成各种程度的腐蚀,特别是梅雨季节阴暗、潮湿更容易使各项零部件设备出现问题,因此大家需要做好如下几点:
1、长时间不使用切菜机、果蔬清洗机时,请放置在干燥、通风的地方。
2、每次使用过后需及时清洗,确保清洁,确保无食材、物料、的残渣在内。
3、定期给关键零部件、螺丝上油,鉴于此食品机械的特殊性,上油可用高品质的橄榄油进行润滑。
4、定期检查关键部位,做好维护工作,再好的机械,没有人细心的维护,使用寿命终究是不会长远的。
在超市和农贸市场,蔬菜常被捆成一小捆。捆扎蔬菜一方面是便于购买,另一方面,也是防止“精明”的大爷大妈们过分挑拣。过去捆扎蔬菜多用草绳,近年来用五颜六色胶带捆绑的蔬菜越来越常见。 “胶带捆绑蔬菜,甲醛超标10倍”的相关新闻在网络上传播开来,引发了消费者们的担忧。胶带捆绑的蔬菜真的会导致甲醛超标吗?
其实,胶带捆绑蔬菜只是为了方便售卖,后果没有传言中那么可怕。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马冠生教授说,胶带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用品。捆菜用的胶带采用的基材是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BOPP),胶黏剂一般采用压敏型丙烯酸酯,我们平常用的透明胶带就属于此种。严格讲,用来捆绑蔬菜的胶带应该是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也达到了食品级的要求。胶带的塑料膜和胶黏剂都是聚合物,常温下比较稳定,并不容易降解释放出有害物质。
另外,捆绑蔬菜时,胶带与蔬菜的接触面积很小,就算胶带生产过程中残留了一些甲醛或溶剂,能迁移到食品中的含量也很低。且甲醛易挥发,并溶于水。在蔬菜清洗和烹饪过程中会去除大部分。胶带捆绑蔬菜甲醛超标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但胶带捆绑蔬菜也确实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我国部分地区出台了相关禁止用普通胶带捆绑蔬菜的规定。而对于我们消费者而言,可以尽量购买那些新鲜的散装蔬菜,若买胶带捆绑蔬菜,烹饪前注意用水认真清洗,实在不放心也可以将捆绑部位去除。
商家为何给橙子染色?
商家给橙子染色,是经济利益因素在作怪。有的橙子成熟度还不到位,外观也不好看,但种植户为了抢早上市,卖个好价钱,就把这批橙子摘下,用色素进行处理。有的商家为了使橙子外表光鲜以提高单价,也会用色素对橙子表皮进行处理。
染色橙子对身体的危害
因为水果表皮有很多肉眼看不见的小孔,染料很容易渗进内部。而且不清楚小贩使用的是食品级染色剂还是工业染色剂,以及使用量的多寡,因此很难确定对人体的危害性有多大。如果用工业染色剂的话,重金属很可能超标,可能导致人体出现慢性中毒症状,影响内部脏器功能。例如,含有镉元素的农产品,食用会造成人体肾脏、肺部、骨骼的病变。
那么,如何鉴别染色橙子呢?
食品色素多功能检测仪GY-DS1006能够快速检测苏丹红,靛蓝,亮蓝,柠檬黄,日落黄,胭脂红,苋菜红,诱惑红,罗丹明B等色素的含量。适用于食品安全监测中心、食品加工贸易、工商质监部门用于市场快速筛查等。
如何减少蔬菜农药残留,受农药污染或者农药残留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蔬菜不得上市销售,也不得食用。如何减少蔬菜农药残留?虽然近两年由于食品安全受到普遍关注,如禁止使用剧毒农药,无公害蔬菜面积在不断扩大,但有的地区认识上有差距、发展也不平衡,加上农残检测的复杂性和不普遍,一些农药超标蔬菜也混入市场,一般消费者也不知道,为此提出一些简易的办法,减少采收后上市销售蔬菜的农药残留污染是有一定效果的。
蔬菜农药残留
减少蔬菜农药残留方法:
(一)浸泡法
买回的蔬菜先用水冲洗2-3遍,然后在清水中浸泡1-2小时 ,以清除残留表面的农药。也可以在水中加入少量的洗洁精浸泡10分钟,可使表面大部分农药转移到洗洁精溶液中。浸泡后再用清水冲洗2-3次。
(二)碱水浸泡
许多有机磷农药在碱性环境中容易分解。方法是在水中放一小勺小苏打再将蔬菜水果放入浸泡15分钟,捞出后用清水从洗干净即可。
(三)去皮法
一些有机磷、有机汞及除虫菊酯类农药在水中溶解度低,但易溶于有机溶剂或蜡质溶剂中,而瓜果类的蔬菜有蜡质容易吸收农药,因此应消去皮再食用。
(四)加热法
随着温度的升高,氨基甲酯类农药能加速分解,可用加热法去除农药,方法是先将蔬菜表面清洗干净再放入沸水中烫2-5分钟,捞出可清除90%以上的残留农药。
(五)酸性浸泡法
大多数农药杀虫剂如甲胺磷、乐果等遇酸就会失去毒性,可先洗净蔬菜再在水中放少量酸醋,浸泡蔬菜10分钟,捞出冲洗干净,可使农药残留减少。
(六)农药残留检测仪
GY-NC05农药残留检测仪严格遵循《GB/T5009.199-2003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标准》中的规定对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能准确、快速检测出蔬菜、水果、粮食、茶叶以及土壤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脂类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
牛奶中几个常规质量安全检测项目及限量都有哪些?
黄曲霉毒素M1
黄曲霉毒素M1主要存在于牛奶,是黄曲霉毒素B1在体内经过羟化而衍生成的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B1为二氢呋喃氧杂萘邻酮的衍生物,是毒性及致癌性最强的物质。
1、黄曲霉毒素的来源
黄曲霉毒素是生长在食物及饲料上的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的代谢产物。几乎每一种食物或食物制品,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下,都可能被黄曲霉菌或寄生曲霉菌污染而产生黄曲霉毒素。最主要的是黄曲霉毒素的载体是花生及一系列别的坚果子仁以及玉米、大米、大豆、谷物制品。奶牛采食被黄曲霉毒素B1污染的饲料后,黄曲霉毒素B1在奶牛体内代谢,通过羟基化作用转化成黄曲霉M1,并被转运到牛奶中。
2、危害
黄曲霉毒素危害主要表现在致癌性和致突变性,是目前所知致癌性zui强的化学物质,其致癌范围广、强度大,致癌能力比六六六大1万倍,可诱发多种癌,黄曲霉毒素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主要诱发肝癌,还可诱发胃癌、肾癌、泪腺癌、直肠癌、乳腺癌,卵巢及小肠等部位的肿瘤,还可出现畸胎。
3、国家限量
黄曲霉毒素M1国家限量0.5 ug/kg
氯霉素类
氯霉素,别名左霉素,左旋霉素,氯胺苯醇,氯丝霉素。白色或微带黄绿色的针状、长片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味苦。主要用于伤寒、副伤寒和其他沙门菌、脆弱拟杆菌感染。
甲砜霉素,别名硫霉素,甲砜氯霉素,是氯霉素的同类物。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用于敏感菌如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属等所致的呼吸道、尿路、肠道等感染。
氟苯尼考是一种氯霉素类的兽用广谱抗菌药,抗菌活性高于氯霉素及甲砜霉素,尤其对一些耐氯霉素及甲砜霉素的细菌仍然表现出较高的抗菌活性。
1、氯霉素的来源
氯霉素、甲砜霉素、氟苯尼考为广谱抑菌剂,对本品高度敏感的细菌也呈杀菌作用。
乳品中氯霉素类药物主要来源有:
动物体疾病防治使用,动物在泌乳期使用导致乳品残留。
2、危害
氯霉素主要危害有抑制骨髓造血机能、导致灰婴综合症。可逆的各类血细胞减少,其中粒细胞首先下降;不可逆的再生障碍性贫血。
甲砜霉素应用中的危害较氯霉素少,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对造血系统的毒性也小,可引起周围神经炎。肾功能不全者可发生全头秃发。
3、国家限量
氯霉素在原奶、各种奶粉、乳制品中均不得检出。氟苯尼考为泌乳期禁用药物不得检出。甲砜霉素在原奶、纯牛奶、奶粉、生乳等中检出的限量值为50 ug/kg(50 ppb)。
喹诺酮类
喹诺酮类(4-quinolones),又称吡酮酸类或吡啶酮酸类,是人工合成的含4-喹诺酮基本结构的抗菌药。喹诺酮类以细菌的脱氧核糖核酸(DNA)为靶,妨碍DNA回旋酶,进一步造成细菌DNA的不可逆损害,达到抗菌效果。1979年合成诺氟沙星,随后又合成一系列含氟的新喹诺酮类药,通称为氟喹诺酮类。喹诺酮类药物分为四代,临床应用较多的为第三代,常用药物有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氟罗沙星等。此类药物对多种革兰阴性菌有杀菌作用,广泛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胃肠疾病,以及呼吸道、皮肤组织的革兰阴性细菌感染的治疗。
1、喹诺酮类的来源
喹诺酮类药物被广泛用于人和动物疾病的治疗,由于喹诺酮类药物在动物机体组织(包含牛奶)中的残留,人食用动物组织(包含牛奶)后喹诺酮类抗生素就在人体内残留蓄积,造成人体疾病对该药物的严重耐药性,影响人体疾病的治疗,俗话说的好,是药三分毒,长期摄入含有喹诺酮类药物的动物源食品,对人体有百害而无一利。
2、危害
人类长期食用含较低浓度喹诺酮药物的动物性食品、中成药保健食品等,容易诱导耐药性的传递,从而影响该类药物的临床疗效。因此,喹诺酮类药物残留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专家联席委员会、欧盟都已制定了多种喹诺酮类药物在动物组织中的最高残留限量。美国FDA于2005年宣布禁止用于治疗家禽细菌感染的抗菌药物恩诺沙星的销售和使用。
3、国家限量
2017年新政策牛奶中洛美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培氟沙星不得检出。
恩诺沙星:100 ppb
氟甲喹:50 ppb
达氟沙星:30 ppb
以上是牛奶中常规质量安全检测项目及限量,为了保障食品安全,日常监管检测牛奶中对应指标是否超标这一工作尤为重要和必要。药物残留检测仪可以有效检测牛奶中的黄曲霉毒素、氯霉素类、喹诺酮类等药物残留。维护牛奶食品安全。
玉米赤霉烯酮不仅存在玉米中,大麦、小麦、大米、小米、燕麦等各类谷物中都广泛存在污染可能性。而且玉米赤霉烯酮对动物的繁殖会造成巨大伤害,引起各种大规模的急慢性中毒事件,给养殖企业带来毁灭性的损失。如果人类吃了含有玉米赤霉烯酮的食物,就会造成中枢神经中毒,所以各国对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限量做出了明确规定。
欧盟的食品安全标准相对严格,所以我们能查到的欧盟对玉米赤霉烯酮检测限量的规定较为完善,具体规定如下:谷物和谷物产品(玉米副产品除外)玉米赤霉烯酮检测限量规定为2mg/kg;玉米副产品玉米赤霉烯酮检测限量规定为:3 mg/kg;仔猪和小母猪 (年轻母猪) 补充饲料和配合饲料玉米赤霉烯酮检测限量规定为: 0.1 mg/kg;母猪和肥育猪补充饲料和配合饲料玉米赤霉烯酮检测限量规定为:0.25 mg/kg;犊牛,奶牛,绵羊 (含羔羊)和山羊 (含小山羊)补充饲料和配合饲料玉米赤霉烯酮检测限量规定为:0.5 mg/kg。
澳大利亚对谷物中的玉米赤霉烯酮检测限量规定为≤50μg/kg。意大利对谷物和谷类产品中玉米赤霉烯酮检测限量规定为≤100μg/kg。法国对植物油和谷类中玉米赤霉烯酮检测限量规定为≤200μg/kg。乌克兰对母猪(妊娠),种用公猪,仔猪(<2月龄)复合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检测限量规定为≤40μg/kg。日本对所有家畜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检测限量规定为≤20μg/kg。加拿大对小母猪和母猪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检测限量规定为≤3000μg/kg。
我国有关对玉米赤霉烯酮检测限量规定可以根据GB 13078.2-2006《饲料卫生标准 饲料中赭曲霉毒素A和玉米赤霉烯酮的允许量》来得知,配合饲料和玉米中玉米赤霉烯酮最高限量为≤500μg/kg。
玉米赤霉烯酮快速测试仪能够快速定量检测玉米、小麦、大米、大麦、小米和燕麦等谷物、饲料、面粉、食用油、调味品中玉米赤霉烯酮,适用于粮油监测中心、粮油饲料生产加工、食品加工贸易、畜禽养殖户自查、工商质监部门用于市场快速筛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