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键是达到恒温恒湿的效果没不要斤斤计较吗?
-
建议用更小的烧杯,如果可以的话,用称量纸
-
我们实验室已经都是电子天平了;电光天平怎么还有生产的呢?我以为淘汰了
-
自己用手在秤盘上方扇风就知道了。。。
-
天平还是梅特勒的好,现在也不很贵。国产的有上海方瑞。
-
是的,要不误差会被忽视
-
反正现在的情况是普通盐难买到,到处都是加碘盐。
-
长了见识,有机会能一睹此尺
-
这个问题不大吧
-
感觉隔夜这个定义比较含糊,所以这个不能吃的结论不可能很科学。它只能说明一点,就是食品搁置时间长了容易引起变质。
-
纸杯用蜡超过40℃就融化?那肯定是不合格产品根据纸杯的行业标准《QB 2294-2006 纸杯》中对纸杯性能的要求,涂蜡纸杯所用的是食品级石蜡。而国标《GB 7189-2010 食品级石蜡》把这一类石蜡根据熔点进行分类,有52号、54号到66号等8种,52号石蜡要求熔点不低于52℃,不高于54℃,54号石蜡熔点不低于54℃,不高于56℃,如此类推。也就是说,如果盛装热饮,涂蜡杯的腊层确实会融化,但是对于一个合格的涂蜡纸杯,这个温度起码要超过50℃。那么用涂蜡纸杯装热饮会怎样呢?因为涂蜡纸杯是靠蜡层来隔水的,如果蜡层熔化,水会渗透到杯身,使纸杯变软,甚至漏水。并且合格纸杯用的是食品级石蜡,即便是不小心喝进了肚子,也不必担心,那点石蜡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用冷饮杯盛装热水的真正危险在于,石蜡融化后纸杯会失去防水性,很容易被热水穿透,烫伤使用者。
-
问题二:特定食物中允许存在多少知道了人体对于某种物质的“安全耐受量”,就可以指定它在某种食物中的“安全标准”了。有的有害物质几乎只来源于某种特定的食物,那么就用“每日最大耐受量”除以正常人会在一天之中吃的最大量而作为“安全标准”。比如有一种叫做“莱克多巴胺”的瘦肉精,进行过人体试验,在每天每公斤体重67微克的剂量下没有出现不良反应。美国采用50的安全系数,把每天每公斤体重1.25微克作为普通人群的NOAEL值。假设一个50公斤的人每天要吃两斤半猪肉,得到猪肉中的允许残留量为每公斤50微克。有的有害物质则存在于多种食物中。比如镉,大米是一大来源,按照每公斤体重每天1微克的“安全限”,一个60公斤的人每天可以摄入60微克。假设大米中的镉含量是每公斤200微克(即中国国家标准的0.2毫克),那么每天不超过300克大米,就还在“安全限”之下。此外,水和其他食物也是可能的来源。世卫组织认为来自于饮水的镉不应该超过“安全标准”的10%,假设一个60公斤的人每天摄入两升水,因此把饮用水中镉的安全标准定为每升3微克。
-
二氧化硫能使食品保持鲜艳色泽,抑制食品中的氧化酶,防止食品褐变。由于其还原作用,还可阻断微生物的正常生理氧化过程,抑制微生物繁殖,从而起到防腐作用。因此,二氧化硫类物质是食品加工过程中常用的漂白剂和防腐剂。依据标准要求,水果类的二氧化硫指标为0.1g/kg;而蔬菜类的二氧化硫为0.2g/kg。如果二氧化硫严重超标,则具有一定毒性,经口摄入就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现象。此外,还会影响钙吸收,致使机体钙丢失,对人体健康将造成不良影响。 工商部门提醒消费者,在购买枸杞子时,对色泽特别鲜亮的枸杞要提高警惕,防止购买二氧化硫严重超标的产品。依据水果标准判定更合理!
-
我们实验室的天平没有都要用,如果每次都登记的话,岂不是很麻烦?
-
我喜欢吃蒜!!
-
建议联系一下kaikaifeng,他有疯狂索赔的经验
-
殷桃:只要是要给出数据结果的,都是计量器具,都要进行检定。只是科学技术发展迅猛,新的计量器具层出不穷,检定技术工作跟不上而已。我刚才查了一下,还没有查到定氮仪的检定规程,等有有关信息了,我再告知你。
-
校准,后去皮称量啊
-
标准都要求测些什么项目?
-
基建装修台柜算不?不算的话,是我就配HPLCGCGC_MS荧光光度计原吸可见紫外分光微生物配套及配套,差不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