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回答 问题
提问 通知 消息
来自话题:
,食品化验员 2019-10-15回答
现在感觉检测三聚氰胺都没有用了? 因为没人会傻到向里面掺假了
来自话题:
,高级销售工程师 2019-10-15回答
回收率的确太低了
来自话题:
,质量主管 2019-10-15回答
此类事件应该重罚,才能杀鸡给猴看
来自话题:
,食品检测销售工程师 2019-10-15回答
分光光度计比较贵,不是所有企业都买得起吧。
来自话题:
,食品检测主管 2019-10-15回答
应该不会吧,不是有时间使用限制吗,一般临用时制备,不得超过3小时
来自话题:
,高级销售工程师 2019-10-15回答
众多企业开始筹建奶源,是好还是坏,各位朋友有何高见?
来自话题:
,食品化验员 2019-10-15回答
应该放在人的呼吸区吧?比工作台要高一些。人在站立时呼吸位置更高,离地170cm左右比较合适。
来自话题:
,高级销售工程师 2019-10-15回答
同样的问题
来自话题:
,食品工程师 2019-10-15回答
不用灭菌是指指示剂吧!
来自话题:
,食品营销总监 2019-10-15回答
微生物指标应该很高
来自话题:
,食品销售经理 2019-10-15回答
跌落性试验
来自话题:
,食品检测工程师 2019-10-15回答
有办法消除抗生素么
来自话题:
,食品电销 2019-10-15回答
相当的凝固,像冰激凌
来自话题:
,宠物食品商务 2019-10-15回答
用PCA平板计数琼脂就可以了
来自话题:
,品控主管 2019-10-15回答
使用ACQUITY UPLC I-Class系统和ACQUITY QDa检测器对牛奶中的氯霉素进行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筛查
来自话题:
,食品检验员 2019-10-15回答
对比试验没有做过,不过像冷冻过的细菌再次复苏的话,肯定有损坏的啊
来自话题:
,食品项目销售工程师 2019-10-15回答
黑名单有用吗?如果进入黑名单应该直接销户
来自话题:
,食品厂厂长 2019-10-15回答
3.菌种保存。所有菌种均由实验室专人(双人双锁)保存于专用冰箱或其它保存方式。要建立菌种登记台帐,详细记录菌种采集、保管、制备、使用、处置情况;每一种菌种一定要有本公司的检测鉴定报告(具体的的鉴定方法见ATCC提供的菌种证书方法);具体菌种保存方法如下:3.1...
显示全部
3.菌种保存。所有菌种均由实验室专人(双人双锁)保存于专用冰箱或其它保存方式。要建立菌种登记台帐,详细记录菌种采集、保管、制备、使用、处置情况;每一种菌种一定要有本公司的检测鉴定报告(具体的的鉴定方法见ATCC提供的菌种证书方法);具体菌种保存方法如下:3.1 干粉菌种:购买的干粉菌种保存于2-8℃冰箱中,可保存3-5年。3.2 斜面菌种或液体菌种:3.2.1 液氮罐保存方法:用于第一代菌种的长期保存,每种菌种保存5管。(1)准备用于液氮保藏的安瓿管或菌种保存管(塑料),要求能耐受温度突然变化而不致破裂,因此,需要采用硼硅酸盐玻璃制造的安瓿管,安瓿管的大小通常使用75×10mm的,或能容1.2mm液体的。  (2)加保护剂与灭菌保存细菌、酵母菌或霉菌孢子等容易分散的细胞时,则将空安瓿管塞上棉塞,121℃灭菌15分钟:若作保存霉菌菌丝体用则需在安瓿管内预先加入保护剂如10%的甘油蒸馏水溶液或10%二甲亚砜蒸馏水溶液,加入量以能浸没以后加入的菌落圆块为限,而后再用121℃灭菌15分钟。  (3)接入菌种:将菌种用10%的甘油蒸馏水溶液制成菌悬液,装入已灭菌的安瓿管;霉菌菌丝体则可用灭菌打孔器,从平板内切取菌落圆块,放入含有保护剂的安瓿管内,然后用火焰熔封。浸入水中检查有无漏洞。  (4)冻结再将已封口的安瓿管以每分钟下降1℃的慢速冻结至-30℃。若细胞急剧冷冻,则在细胞内会形成冰的结晶,因而降低存活率。  (5)保藏经冻结至-30℃的安瓿管立即放入液氮冷冻保藏器的小圆筒内,然后再将小圆筒放入液氮保藏器内。液氮保藏器内的气相为-150℃,液态氮内为-196℃。  (6)恢复培养保藏的菌种需要用时,将安瓿管取出,立即放入38-40℃的水浴中进行急剧解冻,直到全部融化为止。再打开安瓿管,将内容物移入适宜的培养基上培养。  此法除适宜于一般微生物的保藏外,对一些用冷冻干燥法都难以保存的微生物如支原体、衣原体、氢细菌、难以形成孢子的霉菌、噬菌体及动物细胞均可长期保藏,而且性状不变异。
来自话题:
,食品检测员 2019-10-15回答
这是包材用的吧? 我们也一直想买一台
来自话题:
,食品销售经理 2019-10-15回答
还可以用标样
来自话题:
,外贸业务 2019-10-15回答
总有机碳可以送外测啊
来自话题:
,食品检测事业部负责人
2019-10-15回答
没见过药店卖奶粉
来自话题:
,生产供应链主管 2019-10-15回答
盖勃法测定脂肪 是不是不准确
来自话题:
,食品安全员 2019-10-15回答
检测鲜乳的新鲜度
来自话题:
,食品检测工程师 2019-10-15回答
传说中的杯碟法
来自话题:
,研发专员 2019-10-15回答
感觉不靠谱的保险
来自话题:
,食品检测事业部负责人
2019-10-15回答
羊奶贵,羊奶更容易吸收。
来自话题:
,食品营销总监 2019-10-15回答
既然羊奶好,为什么不像牛奶那么普及?
来自话题:
,采购主管 2019-10-15回答
当然是羊奶贵的
来自话题:
,食品添加剂销售主管 2019-10-15回答
不知道是什么效果,花钱的消费
 
其他人关注的话题 换一换
 
21food
首页
  联系我们
  • 联系电话: 13738199242
  • 微信咨询:
  •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本网官方微信
这是一条消息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