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饮料防腐,其实我个人总觉得,饮料杀菌控制好一点这个微生物都可以解决的我接触的很多企业都是不加防腐剂的
-
我们做粉类产品,用的是微波杀菌。先走微波还是磨成粉后再走微波
-
辐照使用的是钴60照射,也就是电离辐射,也叫咖吗射线,通过射线对DNA造成破坏或改变使得微生物等死亡或无法繁殖.至于说哪有这种设备我就不知道了
-
也不一定非得用油条专用粉,主要是选择一些弹性弱一些,延伸线好的粉就可以。面粉的延伸性和蛋白质没有绝对的相关性。还有,面团要有足够的松弛时间,这样才能会有较好的延伸性。
-
1、出现了严重的质量问题,如微生物超标等2、标签不符合相关的法规要求,相关部门要求召回3、违规添加了不允许添加的添加剂,被查处等等
-
麦芽糊精不是变性淀粉,是淀粉为原料水解转化加工提纯,它是一种低度聚合糖类
-
一般按照国标检测。一般检测项目是:GB 4789.2 细菌总数 、GB 4789.15霉菌和酵母菌、GB 4789.3 大肠菌群 、致病菌(GB 4789.5志贺氏菌、GB 4789.10 金黄色葡萄球菌 、GB 4789.4 沙门氏菌 、GB 4789.11 溶血链球菌 )
-
1、是否周围有开放式厕所2、设备消毒频率是否不够3、人员消毒是否彻底,人员出车间上厕所是否更衣,上厕所回来后是否更衣以及手部消毒4、原料中是否有大肠菌群5、生产环境是否不是封闭状态暂时想到这些
-
根据中国当前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针对0-6个月婴儿的婴幼儿配方食品的确不允许添加食用香精,这其中自然就包括一阶段婴儿配方奶粉。不过,针对6个月以上的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包括二段和三段婴幼儿配方奶粉,则是允许使用香兰素、乙基香兰素和香荚兰豆浸膏的。这三者的最大允许使用量分别为5毫克/100毫升、5毫克/100毫升和按照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
高温121℃,21分钟,1.8个大气压就可以了,
-
要想不用防腐剂或者少用防腐剂,对生产设备、车间环境和生产工艺的要求就非常高。首先蒸煮杀菌消毒之后,要避免食品的二次污染,包括包装设备的洁净,包装车间空间的洁净,操作人员的洁净;还可能不能等食品摊凉了之后再包装,因为凉了之后,食品可能还是会被二次污染;包装的洁净,包装之前,包装需要清洁消毒杀菌。最后再到包装的密封性,包装的密封性跟设备有一定的关系,但也可能存在操作的问题,这个需要向厂家沟通了解。我没有做过熟食,只是谈谈个人的一点看法。不过卤味本身含有酱油、盐等本身带有 一点点防腐的功能。
-
砂滤棒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树脂交换过滤器、微孔膜过滤器、紫外线消毒器,以上仅个人观点
-
现在小麦粉中都使用过氧化苯甲酰做漂白剂。过氧化苯甲酰是允许添加的。你所说的这个问题一定是厂家在原料里加了二氧化硫或者含硫漂白剂。大的厂家或是好的厂家应该不会使用含硫漂白剂,因为这个已经被淘汰了,二氧化硫不安全,过量对人体有害,而过氧化苯甲酰对人体是无害的。虽然我国对过氧化苯甲酰规定了其使用量,但是根据美国FDA的报告显示,过氧化苯甲酰对人体是安全的。关于过氧化苯甲酰,大家可以上网查查。
-
如果想增加果汁的厚实感,增稠剂可以适当的增加,也可以使用起云剂。这样无论实在感官还是在口感上都可以显的有厚实的感觉。自己的拙见,仅供参考。
-
只能提供一个大概信息:香港的除了要遵守内地的肉制品标准外,一些残留检验需要达标;具体国外的,那要看出口到哪个国家,欧美、日韩标准较严格,一些欠发达国家就谈不上什么标准了,比如东南亚一些国家,肉制品是没有向中国这么规范的标准。
-
卤肉制品微生物可用测试片检测的
-
制程标准 生产工序 空间环境检测、仪器检测 了解这些基本上可以了
-
固体饮料的通用标准,普通蛋白饮料
-
SC证是生产许可的认证,没有取得SC证书是不能生产的。虽然可以试制,但试制产品也不利用销售的。严格上讲应该取得SC证后才能生产,并且你的装上要印制SC证号,没有证怎么能印包装呢,包装上没有SC号更不能进入市场的。
-
首先要了解食品机械的要求和特点,根据不同工况,不同部位选用不同的食品级润滑油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