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添加量如果<25%,建议将其中的食品添加剂标示出来,原辅料可以不标。
-
添加食盐,补充人体盐分。添加柠檬酸钠,增加口感。
-
奶类可以在次杀菌 不过要看时间 饮料直接报废吧
-
小试,中试,生产,SC证
-
可以不按添加量递减的顺序排列,但是不能不标出。有个原则就是,只要是实际使用的,就必须标出。反过来,只要是标出来的,就必须是你实际使用的
-
作用不一样吧?擂溃相当于强力滚揉吧,
-
一般管网水出厂时水质的有效氯浓度应该在0.2-0.5PPM,由于水管的老化或运水管道过长才导致有效氯达不到要求,所以要对水质进行消毒,杀灭水质中的微生物,使其不对产品造成安全隐患.
-
好像要先变更营业执照,因为上面的地址不是一致的。这问题各地不一样,还是直接咨询食药局吧。
-
好好努力吧!找找同行!!卫生 、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主要这三种了!
-
茶叶生产要求较低!必须有独立的更衣消毒间,摊凉、杀青、揉捻、烘干工序最好隔离,防止交叉污染!
-
生产日期20180406,保质期12个月。这个符合要求。本人认为最好是这样写:生产日期:见盒内小包装;保质期:见盒内小包装。
-
我认为应该考虑是否有内包装,如果最小包装符合标准的话不应该立案。如果最小包装也无标识,就直接依法处理不需要检验。
-
回流少的话,只要背压够,应该问题不大的。像带无菌罐的,UHT 都是没有回流的呀。
-
《蜂蜜卫生标准》中有四环素的残留限量要求
-
咨询了一下插队时养过蚕的老妈,老一辈知识青年回忆:不吐丝就变成蛹,大规模养蚕中时有发生,对采丝来说是损失,但在那个没什么吃的年代,打顿牙祭是非常美好的。大概有三四种途径,可能造成蚕宝宝变态过程不吐丝。1、蚕宝宝找不到结茧场所,比如养殖密度大、环境潮湿,较容易发生不吐丝就变蛹的情况;2、喂蚕宝宝的叶片过嫩,造成它的分泌腺失调等引起丝腺异常而不能吐丝;另外,天气潮湿、高热也会导致大批蚕宝宝吐丝异常;3、化学刺激,以前是要防止饲喂带露珠的叶子、沾雨水的叶子,养蚕的房间,要避免煤烟、鱼腥、酒糟味等不良气体,今天不排除叶子上微量农药残留的刺激作用;4、蚕宝宝生病了;
-
看看SB/T 10412-2007《速冻面米食品》,如果指标相符就行
-
企业标准的代号,Q/(企业代号,一般是拼音首字母的组合)-(四位数字,一般是从0001开始排序)S-年份代号。
-
我的理解是: 要作为销售单元出售的包装都需要表明。如果你不会整箱出售的话,不标也行啊。
-
抗凝剂配方:(1)柠檬酸钠30g,柠檬酸10g葡萄糖 25g加水至1升,一般此种是每7ml血液,加1ml(抗凝剂).(2)40g/升柠檬酸钠溶液:在1升水中加入0.9克的氯化钠。
-
据我所知,二氧化氯在人的安全性上比次氯酸钠要高一些,一般都可以替代次氯酸钠,但在使用上稍微麻烦,需要原液和活化剂配合使用,而次氯酸钠就不用,直接兑水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