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一般均认为始于公元105年,蔡伦是造纸的始祖。
千百年过去了,在距甘肃省西和县城60多公里的西高山乡朱刘河村至今还完整地保留着我国古代造纸的民间传统工艺,他们按原始的工艺流程在生产着这种古纸。这个与工业文明毫不着边的传统工艺给我们保留住了一个古老的文化信息,更是把一个未曾流逝的文明传递给了世界。
该村西南两面被西汉水紧紧环绕,西北方是高耸云端的仇池山,700多户人的这个小村庄被一堆一堆的枸树簇拥着夹在两座山谷中间,路边溪水清流,潺潺有声,耕牛在山坡上吃草,小鸡在阡陌之间悠闲觅食……一切都是如此安静,就像陶渊明时代的世外桃源。
朱刘河村做枸树皮麻纸源于何时,已无从考证,据当地人介绍,该村造纸历史至少有1000多年,现在有几十户人家在做,而且大部份是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和中年人。记者看到这里灌木丛生,枸树随处可见,成为造纸用之不尽的原料,滔滔西汉水和村前四季不枯而冬不结冰的一条小溪又为枸树皮的浸泡、发酵、漂洗、打浆提供了便利条件。
一直以来,朱刘河村的村民祖祖辈辈一直使用原始、简单的工具,按照原始、复杂、完整的流程制造着的手工枸树皮麻纸。这套工艺大致可分为备料、原料加工、挑拣、蒸穰、碾穰、刀切、手搓,砸穰、淘穰、打捞、麻钱记数、榨水、上墙,撕下扎捆、刀切剪齐等几十道工序,有所谓“造纸七十二道手,上墙还要吹一口”的谚语,和《天工开物》中的记载如出一辙。
称为麻纸仅仅是从古至今的一种流传叫法,并不是因为造这种纸的原料是麻,这里造纸的原料取材于枸树皮。枸树为多年生落叶乔木,古名楮,又名谷浆树,树皮自古以来就是造纸的上好原料,分布于中国黄河、长江和珠江流域地区。
村民把收集回来的树皮进行初步筛选,浸泡,同时加上生石灰泡制约一天(石灰可起到腐蚀、易蒸的作用),然后放进大锅里蒸,通过高温使其进一步软化。蒸枸树皮的锅是用一个口径二尺多深的铁锅,锅里要放8担水,里面放上处理好的枸树皮后用泥土将顶抹裹成伞形围圈。然后蒸8个小时左右才能熟了,再闷上2天让树皮熟透。经过这道工序后生料就变成了熟料,此时,树皮中的纤维才被充分软化,达到做纸浆的要求,但还不能直接用于造纸,必须把它拿到有活水的地方洗掉石灰和其它杂质,过程中要用脚不断的踩踏,使其更加疏松,柔软。
洗净后,还要在水中继续浸泡3天,待纤维软化后放到石碓上砸成穰,再用穰刀切碎,在一个大木杵的踏翻下把穰压成松散状。之后放入一个石槽中,用碗口粗的圆木尽量捣碎,使植物纤维变得更软更细,后放到石槽里淘浆变成均匀的纸浆。
终成型的麻纸是从一个深1.5米的大池子里“捞”出来的。装满纸浆的池子上有一块长方形木架子,上面摆好竹帘,用两根小木棍将小竹帘卡住,这便是抄纸的主要工具——模型。在这里,每家造纸作坊的墙壁上都供奉着造纸祖师爷的牌位,纸匠要先虔诚的顶礼膜拜,然后才能开始抄纸。纸匠双手握住木架两端,先将竹帘的一端稍微倾斜插入纸浆槽中,挑起来后,再将另一端完全缓缓地沉入,大约5、6秒钟后迅速将竹帘捞上来,一张纸就在竹帘上“飘”出来了。将竹帘反扣轻轻一揭,一张原始的纸就造好了,这样一层接一层的纸垒在一起,并不粘连。纸匠用两个古铜币翻来覆去的记着纸张的数量,外人根本无法看懂,让人觉得神秘而又不可思议。
“捞”出来的大迭湿纸,要用木板和大石块持续压十个小时以上挤干水分,接下来,便是揭湿纸,一张一张地往墙壁上晒湿纸。等纸张完全干燥,然后裁剪、打捆就可以作为成品纸张出售了。
据了解,这种纯手工制造出来的枸树皮麻纸,拥有耐久性好、寿命长、不发脆、强度大、无污染、吸水性好等优点,在艺术领域有着大量的市场。
瓦楞纸箱表面进行防潮制作,通常采用涂布防水剂的办法来解决。根据防水剂的作用可以将防水瓦楞纸箱的处理方法分为:暂时性防水处理和长久性处理。
1
暂时性防潮处理:“拔水剂”
瓦楞纸板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暂时性防水剂处理后,具有暂时防水功能。即当水短时间落于其上时,不沾湿而成水滴,能防止水浸透纸板。在大多数纸箱厂主要采用“拔水剂”对纸箱进行防潮处理。
拔水剂的防水原理:
是一种蜡乳液,固体含量一般为48%~51%,它的大特点是在使用时可用30倍左右的水稀释,然后涂布于正在成型的瓦楞纸板面上,经过l50℃左右的温度干燥,纸表面纤维由于醋的包裹,而具有低表面张力,形成对水不浸润的面层。当遇水时,水在这个纸板上不浸润,形成水滴滚落,从而达到防水的作用。
拔水剂的缺点:
但是,蜡对纸纤维的附着力并不好,特别是当拔水剂被稀释了30倍以后,其固含量只有1.5~1.7,纸表面纤维只有很薄一层被蜡包裹,在遇到摩擦,如纸箱在搬运,堆码过程中遇摩擦,往往会使这一防水表面失去作用。另外由于蜡乳液中蜡的粒径一般都比通常的高分子乳液粒径大,要往纸纤维深处渗透也难,同时拔水剂一般对明矾一类化学品敏感,在纸表面往往很快破乳而沉淀下来。
不太适用于:需要冻库的瓦楞纸箱,需要在高湿环境中存放的瓦楞纸箱,需要海运的瓦楞纸箱,
特别提醒:不同牌号的拔水剂,其原料和制备工艺往往不同,在水比上用一些差别,使用时掌握好这个适宜的水比很重要,水比过高,拔水度将,起不到防水效果;水比过低,往往在纸板面上形成深色的蜡质油点、损害了纸板的外观。
2
长久性防潮处理:防水涂料
所谓长久性防水处理,就是既使长时间与水接触也几乎不透水“的一种处理方法。在我国,很长一段时间对纸箱的防水处理都是采用这种办法。纸箱用手工涂刷一层防水剂,光亮、强度好,耐水性良好,并且在涂刷后不会产生塌楞现象。
这类防水剂往往是溶剂型(或者称为油性)的,对操作者身体损害较大,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对纸箱的回收也不利,近年来已很少采用。
取而代之的是水性或乳液型防水涂料。水乳性防水涂料可以达到长时间与水接触而几乎不透水的要求,但在进行手工涂刷时如果涂料含水较多,自然干燥时间长,容易引起塌楞或面纸与瓦楞的分离现象出现。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三方面着手:
(1)涂料的不挥发份要高。
(2)可适当添加一点无毒可溶于水的挥发性溶剂,加快水分的挥发速度。
(3)改变手工涂刷的操作方式,用机涂加烘干的方法进行生产。
现有的防水涂料,前二项实际上已被采用,第三项用目前的这些涂料来进行,是有困难的。因此瓦楞纸版干燥成型温度一般在150℃左右,有的高达l 80℃,一般的热塑型高分子涂料在这个温度下已发粘,涂有这种涂料的纸板在热板上通过时往往由于发黏,把纸拉毛甚至表面可拉破。
然而,一种新型的瓦楞纸板防水涂料可以克服这一缺点。这种涂料是一种高分子乳液与蜡乳液的结合。这种高分子乳液成膜性、耐水性均好,乳液的粒径比蜡乳的粒径更细,在涂布后,对纸的渗透性比蜡乳液强,由于它与蜡相溶性较差,成膜后,蜡从高分子膜中析出,加上被纸纤维挡做的大部分蜡粒子都浮于纸表面纤维上。瓦楞纸板通过成型加热板时,由于蜡的作用,减轻了纸表面发黏的现象,不会出现纸面被拉毛的现象,同时在蜡的下高分子膜也不会被,使纸板能具有长久防水的效果。这种涂料也解决了手工涂刷效率低的问题。同时,由于有蜡的存在,它又起了一个消光剂的作用,使纸板保持了本色。这种涂料是水乳型的,采用水性油墨进行印刷不会出现不沾墨的现象。后必须指出的是,这种高分子乳液中的主要树脂,易被碱水解固,此对于纸的回收也方便。
胶印材料,主要有纸张、油墨、印版、橡皮布及垫衬物几大类。各种材料要符合胶印特性的印刷适性要求,否则就会出现各种印刷故障。
01
纸张因素
纸张的理化性质和技术指标,包括物理性能指标、光学性能指标、印刷性能指标、化学性能指标等。
其中同胶印适性密切相关的有:
紧度、抗拉毛强度、伸缩性、白度、吸收性、平滑度、光泽度、pH值等。
纸张的紧度和抗拉毛强度值,印刷过程中受压分离时,油墨粘性及橡皮布表面水分产生的粘力作用,会产生掉毛、掉粉现象,致使印刷品上出现毛刺状斑点或实地花白故障。
纸张的伸缩性大小同纤维排列的方向有关,长丝(顺丝)方向的伸缩率小于纤维排列两侧方向的伸缩率,因而胶印惯用长丝方向同滚筒轴线平行的纸进行印刷,以尽量减少纸张受湿伸长造成的图像套印不准。
纸张的白度和平滑度,关系到所印图象的色彩鲜艳程度和饱和度,白度高的纸张印上彩色油墨后,投射到纸面上的光被纸张吸收少,反射多,故能较好地呈现油墨色彩的本来面貌。
白度差的纸张有灰分,吸收投射光多,反射光少,印刷品图象灰暗。平滑度差的纸张表面粗糙,吸油性强,印迹干燥后无光泽,投射光被吸收多,而且反射光呈漫反射,印刷品的视觉效果差,色彩灰暗不鲜亮。
吸油性的纸张在印迹尚未干燥结膜之前,大量吸收印迹油墨里的连结料,致使印迹表面结膜粗糙,产品无不泽。严重时,还会产生印迹粉化故障。
一般纸张的pH值,在5以上,呈微酸性,当pH值下降到5以下时,纸张酸度增加,这种纸张能破坏油墨的干燥性,产生印迹不干故障。
02
油墨因素
用来表现图象形像和色彩的油墨,是一种塑性流性的物质,通过墨辊传输,涂布在印版上图文上,用经橡皮布,后转印到纸面上,经过干燥结膜以后变成固体。
胶印要求油墨印刷适性的主要指标是:
固着性、干燥性、着色率、细度、粘度、流动度、以及耐酸、耐碱、耐水、耐光等可耐性。
随着胶印机速度的提高和多色机的出现,快固着油墨的固着性越来越重要。多色机的印刷速度大都在8000张/小时以上,每印一张约用0.5秒即要转入第二色印刷。若油墨的固着速度慢,前色印迹就会较多地滞留在后色橡皮布上,并逐步逆转移,使后色产生混色弊病。
油墨印迹的干燥一般要在四小时以上,早期干燥油墨在胶辊上就结皮,给正常印刷和清洗工作带来麻烦。如果印在纸上的印迹干燥过头,产生晶化(玻璃化)现象,使后色印不上,相反,如果印迹不干,后色又不能印刷,降低了生产效率。
油墨的着色率越高越好,要求达到,但有的油墨着色率只能达到80~90%,胶印操作者为了要达到色彩饱和程度,不得不采取提高印迹墨层厚度的办法来补救,但墨层印得太厚,容易造成产品背面粘脏和暗调区网点模糊。
一般油墨颗粒的直径约在7.5μm,若按200线一成网点面积1613μm 2 来计算,可容纳68颗颜料颗粒,按印刷适性要求15颗以上,已足足有余了。
但在实际印刷中,有的油墨的抗聚性差,由于机器运转时墨辊互相摩擦,油墨的粘性增大,加上纸张上的粉质与纸毛混入,能使颗粒越来越粗,影响印刷品的清晰度和层次表现力。
03
印版因素
胶印印版的制版工艺各不相同,作为晒版工艺来说,晒制PS版为简单,PVA版、多层金属版工艺较为复杂。
PVA版显影、腐蚀、涂基漆操作全靠手工掌握,因而,印版的涂漆很难控制,致使印刷品的色彩还原经常达不到原稿要求。而且锌皮版磨砂目的粗细全凭经验控制,质量没有保证。
有时锌皮的磨版次数多了,版材由原来的0.55mm降到0.45mm,而机台操作者也凭经验垫衬印版,往往垫衬太多或太少,等于改变了印版滚筒半径,也就改变了内图尺寸,使内图套印不准。
多层金属版的耐印率可达到几百万张,适于具有统一性且印刷量大的发票、税单、薄本、帐册等印刷。
但在印刷过程中如遇纸张掉下的砂粒摩擦,往往将版面铬层轧碎后露铜,产生感脂上脏弊病,要消除镀铬层轧碎上脏非常麻烦,需先用黄胺酸钾除脏,然后再用专用设备通电镀铬,较费时间。
氧化锌纸基版成本低廉,虽制作工艺简单,但对环境温湿度、静电制版机的电流电压、纸版基本身的含水量、感墨性、墨粉的静电传导性等指标要求较高,往往某些环节稍有偏差,制出来的版子文字花白或满版脏污,坏版极多。
04
操作环境因素
目前我国新增胶印机和新建胶印厂房不少,但由于管理者对胶印工艺认识不足,不能严格控制操作环境的温、湿度。
诸如纸张弓皱、伸缩造成的套印不准,以及纸张带静电影响印刷等问题长期以来难以解决,不能正常生产和发挥其应有的效益。
这里的操作环境是指:
面积、高度、层次、晾纸占地、门窗与地面、车间座向和采光、工序安排、物流方向,以及风泵与水池的安全、防尘、防震、防火、取暖、通风、照明等内容。
操作环境对印刷品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操作环境可减少故障的发生。
05
维护保养因素
实践证明,许多机械故障除了机器本身设计、制造因素之外,维护保养不够,操作不当也是引起故障的一个重要原因。
同样一台设备如果保养得当,在没有意外事故的情况下,能使用十年左右不大修,反之可能少则三年,多则五年就印不了精细产品。保养时尽管耽误一些时间,影响一些产量,但从长远考虑是值得的。
那种任务忙时少保养或不保养,不忙时再保养,实际是不负责任的态度;有的甚至采取开快车,拚设备的作法,则更不对。
保养不外乎按使用说明书上的要求,按部位分为日保养、周保养、月保养、季保养和半年保养等几种。
其内容包括定期加油、换油、清洗部件、清理各部位过滤器;对各个电机、电器的保养,炭刷的调整和更换;水(墨)辊、滚筒压力各项数据的定期检测验证和检查各部件有无松动磨损;以及搞好机器的清洁卫生等项工作,使其设备常期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中。延长机器使用寿命,减少因保养不善引起的各种故障。
即使采用了玻璃瓶装酒,解决了瓶体的渗漏问题,大多数瓶装酒依然没保存下来。
那年头的瓶装酒,经常遇到放在家里没几年酒就“不翼而飞”的情况,主要原因就是封口不过关。那时候瓶装酒的封口,主要是油纸软木塞外封塑料包皮(赛璐珞皮),或者铁盖,或铁盖外包塑料皮。后来,又有使用螺旋塑料瓶盖,螺旋金属瓶盖或塑料瓶盖再包皮封口。
这些封口方式以及封口制作工艺,即使在特意保存的情况下也不能保证瓶装酒不发生挥发,渗漏等现象,也就无法使多数瓶装酒长期保存。
但还是有较多数量瓶装酒完好地保存至今,有些甚至“一滴未洒”。灌装时“碰巧”瓶口和封口咬合得很“准确”,又“碰巧”遇到了适当的保存环境,一瓶洒被保存下来是极有可能的。但是,与其当年的销售量相比,与多年的消耗量相比,加之经过了动荡的年代,被完整保存下来的老酒几乎是“百里存一”甚至“千中存一”。所以,白酒收藏,酒满品好的才有收藏价值。
春夏之交,天气忽冷忽热,不少人都出现了的。网传着一个偏方,那就是“盐蒸橙子”。那么,盐蒸橙子真的能吗?其效果如何呢?
2019年1月24日,在湖北省宣恩县晓关侗族乡倒洞村玛瑙山果园,农民在采摘晚熟甜橙。(王俊)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盐蒸橙子。在制作盐蒸橙子时,先要将橙子顶部平切一片,用筷子在果肉上戳几个洞,然后在露出的果肉上撒少许盐,再把切下来的一片橙子盖在上面,放进碗里,将其放在锅里炖十几分钟。
盐蒸橙子是否有的作用呢?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主任李芳表示,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橙子入肺经,具有、的,某些适量吃一些橙子确实有的作用。不过,李芳指出,吃橙子时没有必要加盐,盐本身并没有的作用,摄入过多盐分反而容易引起,导致加剧。
同时,武汉市中医院呼吸主任医师陈红提醒,也分寒热,橙子理气、、、性味偏凉,对肺燥引起的热咳有一定的效果,但对于寒咳的来说,吃中性、偏温的橘子更合适。至于如何判断自己是风寒还是风热,陈红指出,如果有浓痰、、口干口苦等,多半是风热;如果由引起,喉咙总感觉痒痒的,且痰为白色,则多半是风寒。
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橙子还是橘子,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效果有限且因人而异,不能作为的主要方法。对于次数较多且较重的,应该及时到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