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预计全省(辽宁)平均气温在26℃-34℃,全年养殖水温达到最高点24-28℃,降雨量较往年偏大,闷热天气居多。这时期投饵量持续增加,池鱼粪便及其代谢物污染水质严重,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严重超标,是水产养殖各种病害高发期。养殖单位需提高防病意识,这个阶...
显示全部
预计全省(辽宁)平均气温在26℃-34℃,全年养殖水温达到最高点24-28℃,降雨量较往年偏大,闷热天气居多。这时期投饵量持续增加,池鱼粪便及其代谢物污染水质严重,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严重超标,是水产养殖各种病害高发期。养殖单位需提高防病意识,这个阶段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疾病极易发生。 一、病情预测 1. 鲤鱼、锦鲤、镜鲤:易爆发鲤鱼浮肿病。 2. 鲤鱼:易发生细菌性烂腮病、出血病、肠炎病。同时易得车轮虫、粘孢子虫、锚头鳋等寄生虫性疾病。 3. 草鱼:易发生烂鳃病、肠炎病、出血病。 4. 鲫鱼:易发生鳃部和肠道粘孢子虫病。 5. 鲢鳙鱼:易发生烂腮病、肠炎病、赤皮病、打印病和爆发性出血病。 6. 鲶鱼、团头鲂:易发生细菌性败血症。 7. 虹鳟鱼、鲟鱼:易发生肠炎病、烂鳃病和高温引发的鲑鳟鱼肾病。 8. 大菱鲆:易发生肠炎病、红嘴病。 9. 对虾:易发生病毒病(白斑病)、细菌病(红腿病、烂眼病、黑鳃病等)。 10. 海参:易发生腐皮病。同时注意海参养殖池刚毛藻等有害藻类的大量繁殖。 11. 海蜇:易发生“气泡病”、“顶网”、“长脖”、“萎缩” 、“上吊”、“落底”等病害。 12. 河蟹:易发生蜕壳不遂病、水肿病。 13. 泥鳅鱼:易发生打印病、肠炎病。 14. 滩涂贝类:易发生高温期弧菌病。 二、预防措施 8月份病害多发,主要原因是投喂量大,鱼类粪便及其它代谢物增加,加之水温高导致分解加快,致使养殖水体污染严重,从而诱发鱼类各种疾病。一旦发病,治疗很困难,因此防治要做到无病先防。这一时期必须做好养殖水质调节工作,减少病害发生机率。 一是经常加注新水,闷热天气时延长增氧时间;二是定期用水质改良剂、底质改良剂或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三是定期使用消毒剂控制有害病菌的滋生繁殖,减少感染机会;四是定期投喂免疫增强剂,提高鱼的抗病力。如果发病,要及时确诊,在执业兽医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减少病害造成的损失。 1. 鲤鱼浮肿病的防控:一是稳定和养护池塘水环境,增加水体溶氧量;二是投喂免疫增强剂,提高鱼体抗病力。 2. 淡水鱼类疾病的防控:一是用生石灰、漂白粉、生物制剂等定期对池塘进行消毒和水质调节,每10天池塘消毒一次;二是每天开启池塘的增氧设备,如遇到闷热天气,应延长增氧时间;三是投喂新鲜优质饵料。 3. 大菱鲆、虹鳟鱼、鲟鱼疾病的防控:定期对养殖池和工具进行消毒,及时清洗养殖池;雨后注意水质的变化;避免投喂变质饲料,合理控制投饵量,可在饲料中加拌复合维生素,增加鱼体的免疫力。 4. 对虾病毒、细菌病防控:高温季节,应该满水位,减少换水,以保持水质的相对稳定,特别是暴雨后不要进水;在饵料中添加多维多糖,提高对虾免疫力。 5. 海参疾病防控:在海参养殖过程中,密切注意水质变化,尤其大雨过后,水质变化较大,要加大换水量,下雨时随时排出表层淡水,防止盐度骤降;有底部微孔充氧设施的池塘,要适当开机增氧,改善水质、底质;日常管理上,要注意捞除养殖池中的杂草。 6. 海蜇病害的防控:8月是海蜇的生长旺季,需饵量大,而8月份海蜇天然饵料往往缺乏。保持充足饵料供给(搞好饵料生物的培养和增加代用饵料的投喂量),可预防海蜇平头、长脖、萎缩等病害发生;采取换水、泼洒微生物制剂、水质改良剂等方法控制水体透明度在10-20厘米、PH值在9以下,可预防气泡病的发生。 7. 河蟹蜕壳不遂病的防控:一是泼洒生石灰,保持水呈弱碱性;二是科学投饵,加强营养,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脱壳素及贝壳粉、骨粉、蛋壳粉、鱼粉等钙及矿物质含量较多的物质;三是创造适宜的蜕壳环境,保持水质的相对稳定。 8.泥鳅病害的防控:一是在养殖过程中保持水质清洁;二是投喂新鲜、不变质的饵料。
-
碳酸饮料包含果味碳酸饮料执行10792标准,标准中要求果汁≥2.5
-
84消毒液也可以
-
添加剂的使用参考2760
-
做营养标签的是营养所的人,他们出的《中国食品成分表》中明确的说,将膳食纤维忽略不计了
-
添加香精,减少果肉添加量
-
为帮助公众更全面了解甜味剂的相关科学知识,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等六家专业机构,联合发布《食品甜味剂科学共识》。 人对甜味的喜好是与生俱来的。甜味剂作为赋予食品以甜味的食品添加剂,为需要减糖和...
显示全部
为帮助公众更全面了解甜味剂的相关科学知识,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等六家专业机构,联合发布《食品甜味剂科学共识》。 人对甜味的喜好是与生俱来的。甜味剂作为赋予食品以甜味的食品添加剂,为需要减糖和控糖的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甜味剂因甜度高、能量低或不含能量、工艺性能稳定、安全性高等特点,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食品和饮料中。 对于需要控糖、减糖的人群和消费者来说,可以选择含甜味剂的食品和饮料 《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提出,要加快食品加工营养化转型,优先研究降低加工食品中油、盐、糖使用量。《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方案(2017-2025年)》要求,全国县(区)深入开展“三减三健”专项行动,减糖是其中内容之一。 但喜欢甜食是人类的天性,婴儿出生第一天就会在尝到甜味后露出笑容。如何能让人们享受“甜蜜”的同时减少糖的摄入呢?甜味剂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多元化的“甜蜜”选择。与蔗糖、果葡糖浆等添加糖相比,甜味剂具备以下特点: 第一,甜度高。大多数甜味剂的甜度相当于蔗糖的数十至数千倍不等,因此只需极少的量就能获得适宜的甜度。 第二,能量低。甜味剂通常不提供能量或只提供较少的能量,因而让人们在享受甜味的同时可明显减少能量摄入。同时由于它的血糖反应小,因此可供高血糖者及糖尿病患者食用。 第三,甜味剂可以减少因糖摄入带来的龋齿风险。 此外,甜味剂的水溶性和加工稳定性好,在食品加工中使用方便。 目前,市场上有很多使用甜味剂的低糖、无糖食品和饮料,为需要减糖和控糖的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建议消费者在购买之前阅读食品标签,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对于糖尿病患者,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来选择。 甜味剂的使用由来已久,并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业中 甜味剂是最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之一,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间,已在世界各地被广泛应用于包括面包、糕点、饼干、饮料、调味品等在内的多种日常食品中。现在市面上很多低糖、无糖食品和饮料中都会使用甜味剂,它可以在保证汽水口感的同时,降低糖分和热量。 随着消费者对低糖和无糖食品饮料的需求不断增长,甜味剂部分替代糖已成一种趋势。我国是甜味剂生产和出口大国,主要品种包括糖醇类,例如木糖醇、麦芽糖醇、赤藓糖醇等;高倍甜味剂,例如甜蜜素、糖精(钠)、阿斯巴甜、安赛蜜、三氯蔗糖;以及天然甜味剂,例如甜菊糖苷、罗汉果甜苷等,为消费者提供了多样的选择。 使用甜味剂是安全的 目前,国际上对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评价的权威机构——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欧盟食品安全局等机构对甜味剂的科学评估结论是:按照相关法规标准使用甜味剂,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对允许使用的甜味剂品种以及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都有具体规定。以常见的阿斯巴甜为例,假设一瓶汽水(330毫升装)仅使用阿斯巴甜作为甜味来源,且按照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的最大限量(0.6克/千克)使用,换算下来,一个体重60公斤的成人一天要喝超过12罐这样的汽水(假设此人饮食中没有其他阿斯巴甜来源),才能达到设定的每日允许摄入量。因此,只要按标准使用,甜味剂是有安全保障的。 为积极响应《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和“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中关于“三减三健”专项行动的倡议,我们建议消费者培养吃动平衡的生活方式,提升健康素养,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食品。我们号召学界和媒体积极开展科学传播,帮助公众全面了解甜味剂。同时,也倡导食品生产企业通过创新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元化的产品。希望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响应“三减”倡议,促进公众健康水平的提高。 《食品甜味剂科学共识》由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食品卫生分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食品安全与标准技术分会、食品与营养科学传播联盟,共六家专业机构基于相关科学依据,联合制定并发布。 附件:《食品甜味剂科学共识》 附录:常见甜味剂介绍 (一)甜菊糖苷(甜菊糖、甜叶菊苷) 甜菊糖苷是从物甜叶菊中提取的天然甜味剂,甜度约为蔗糖的200倍,味道非常接近蔗糖。甜叶菊的应用在南美洲已经有几百年历史,如今它在中国、巴西、阿根廷、巴拉圭、印度和韩国广泛种植。甜菊糖苷常用于饮料(调味水、果汁、茶、汽水等)、烘焙食品(糕点、谷物棒、饼干等)、酸奶、调味酱(沙拉酱、果酱/果冻等)、甜点和糖果(冰淇淋、巧克力、硬糖等)中,它也常用于餐桌代糖。 甜菊糖苷的热量仅为蔗糖的1/3000,且不参与人体代谢,因而可供糖尿病、肥胖症、心血管病患者食用。 (二)罗汉果甜苷(罗汉果提取物) 罗汉果是原产于中国的藤本植物,罗汉果甜苷是从罗汉果果实中提取的天然甜味剂,甜度约为蔗糖的240倍。中国民间用罗汉果泡水或加入糕点已有千百年的历史,罗汉果也是我国首批批准的药食两用物质之一。 目前罗汉果糖苷已经广泛应用于饮料(加味水、果汁、茶、苏打水等)、烘焙食品(糕点、谷物棒、饼干等)、酸奶、调味酱 (沙拉酱、果酱或凝胶剂等)、甜点及糖果(冰淇淋、巧克力、硬糖等)中。 (三)糖醇类甜味剂 糖醇类甜味剂是糖的衍生物,目前已开发包括山梨糖醇、甘露糖醇、麦芽糖醇、乳糖醇、木糖醇等不同产品,其甜度约为蔗糖的25%到100%。糖醇类甜味剂提供的能量比糖少,不会导致明显血糖反应,且可以显著降低蛀牙风险,主要用来增加无糖糖果、饼干和口香糖的甜味。 (四)阿斯巴甜(甜味素、APM) 阿斯巴甜的甜度约为蔗糖的150~200倍,其提供的能量极少。30多年来,全球100多个国家销售的6000多种产品使用它作为甜味剂,例如饮料、甜点、糖果、乳制品、谷类食物、水果罐头、冰激凌、营养棒等,种类繁多。 阿斯巴甜可在人体内分解成天冬氨酸和苯丙氨酸和微量甲醇,这些成分均天然存在于食物中,包括水果,蔬菜,肉类和蛋类。患有罕见遗传病——苯丙酮尿症的患者不能代谢苯丙氨酸,因此添加了阿斯巴甜的食品和饮料的标签上会提示消费者该产品含苯丙氨酸。 (五)安赛蜜(AK糖) 安赛蜜是一种无热量甜味剂,其甜度约为蔗糖的200倍,且口味适宜。自1988年以来,安赛蜜被广泛应用于糖果、烘焙食品、冷冻点心、饮料、混合甜品以及餐桌甜味剂等食品中。 它不仅可单独作甜味剂使用,且能与其他甜味剂搭配作用,提高甜度并改善产品风味。安赛蜜在人体中不参与代谢,且很快被排出,因此常被用来生产糖尿病患者食用的甜食。 (六)三氯蔗糖(蔗糖素) 三氯蔗糖是一种口感类似蔗糖的甜味剂,其甜度约为蔗糖600倍。三氯蔗糖不参与人体代谢,不提供能量,可供糖尿病患者食用。三氯蔗糖广泛应用于罐头、酱菜、焙烤食品、果汁(味)型饮料、调制乳以及风味发酵乳等食品加工。 (七)甜蜜素 甜蜜素的甜度是蔗糖的30 倍,它几乎不参与人体代谢,且不提供能量。甜蜜素比较适宜用于风味饮料、果汁、汽水、罐头、酱菜、饼干、果脯等,常与糖精搭配使用。 (八)糖精钠(糖精、可溶性糖精) 糖精钠自1879年以来一直被广泛使用,是使用历史最长的甜味剂,其甜度约为蔗糖的200~500倍。糖精钠不提供能量,不参与人体代谢。糖精钠常被用来生产糖尿病患者食用的甜食,以及饮料、果冻、冰棍等食品加工。 (九)纽甜 纽甜是阿斯巴甜的衍生物,摄入人体后不会分解出苯丙氨酸,因此可供苯丙酮尿症患者食用。纽甜的甜度是蔗糖的8000 倍,但由于其甜度太高,单独使用不易称量,因此常与其他甜味剂搭配使用,广泛用于饮料、乳制品、焙烤食品、口香糖、冰淇淋、餐桌甜味剂等食品工业的生产中。
-
检测机构以质监的为好,个人想法,到期复审,如果指标没有变化,个人以为可以不用再送检---该产品在最近半年内应该有质监监督检查的报告
-
培训建议:1、微生物的影响(案例体现,如:微生物不好,导致产品报废等);2、你们生产什么类型的产品,一般主要出现哪些种类的微生物,该类微生物一般在什么原因下产生,微生物的生长环境要求;3、控制方法,如:现场如何排查、检测、清洗消毒注意要点(消毒剂配制、时间要求等);
-
只要版权方不提出异议
-
和盐没有关系。如果不考虑加工时添加的胡萝卜素的话,只和奶牛的食物有关,一般散养吃鲜草的牛产出的奶比圈养吃饲料的牛产出的奶中胡萝卜素的含量高一点儿。但是也可能和牛吃的食物毫无关系,因为欧洲、新西兰等地就是有在黄油制作时加入胡萝卜素的习惯,而北美就没有,北美喜欢白白的黄油。
-
现在都是食品经营许可证啊
-
包装后微波杀菌最好,
-
没有取得生产许可证之前 自己是不可以生产的 你可以委托其他生产商加工自己品牌的产品 个人认为
-
不会吧?只是字体不一样而已,只要是小写就可以了。就像中文也不只是宋体一个字体一样,可以用楷体、隶书的。
-
这不只是和包装有关系,还是生产过程的卫生控制和包装的卫生有很大的关系
-
可以以此为据制定一个企业标准进行备案
-
高浓度的辣椒精是不能直接在餐饮里面用的,属于添加剂,在使用范围,使用限量上都有要求。低浓度的1%,2%国家是归入调味料范畴里的调味油,餐饮可以用。
-
价格是由需求决定的。全麦面包相比普通面包营养价值更高并且更健康的特点,不论是否科学,只要消费者相信,就会创造更多的需求,从而抬高价格。
-
可以试生产,但产品不能销售,具体操作可以咨询当地质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