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回答 问题
提问 通知 消息
断笔画墨 保健食品研发专员 + 关注 已关注 私信
来自话题:
,保健食品研发专员 2019-01-07回答
具有抑制龋齿的特性实验证明,麦芽糖醇不易被口腔内链球菌转化为酸,也能抑制该菌产生葡聚糖,从而抑制了龋齿的发生
来自话题:
,保健食品研发专员 2019-01-07回答
生产普通挂面的小麦粉看国标是没有微生物要求的,只有污染物限量,但是如果做一些专用粉的可能会有微生物要求。
来自话题:
,保健食品研发专员 2019-01-06回答
玫瑰茄当中含有果酸、果胶,可以去除身体的油膩,具有减肥 的功能; 其中富含的大量维生素c可以 抗氧化,减缓皮肤的衰老,并有美白肌肤的功效。
来自话题:
,保健食品研发专员 2019-01-06回答
主要包括抗坏血酸、异抗坏血酸、抗坏血酸钠、异抗坏血酸钠等
来自话题:
,保健食品研发专员 2019-01-03回答
添加到正常酸奶里面或者做成粉卖掉或者在开一条糕点面包线就可以把这些用掉了
来自话题:
,保健食品研发专员 2018-12-28回答
新版的改动不大,稍改一下就行了。你可在原料接收这块,把过敏原列入显著危害,在内包装这块作为关键控制点,也很简单,就是标签标识呀。所有的CCP点中,就这个控制最简单。
来自话题:
,保健食品研发专员 2018-12-28回答
金属探测仪HACCP体系里面是必须的检测工具的!除非有其他的金属探测设备,例如:X光线,超声波等
来自话题:
,保健食品研发专员 2018-12-27回答
304就是不锈钢一个牌号,或者叫标准号,代表有效成分组成和含量和控制成分的含量。由于其耐腐蚀性能较好,故可用于食品卫生接触面。304就是304,只有不合格与合格,只要合格的304都一样。
来自话题:
,保健食品研发专员 2018-12-27回答
如果你们整个车间的面积比较大,全部上马后的消毒也是一个比较麻烦的问题,我建议是不是可以按照2、2、3的原则来将车间进行分割,这样就可以减少消毒的面积,同时也能够提高灭菌的效率。一般用臭氧比较好而且也比较的方便,在此基础上也可以再定期的配合其他的消毒方法,例如:熏蒸、紫外线等等。按照2、2、3的原则来将车间进行分割,这样灭菌的效果会比较好.用臭氧发生器比较简单也比较安全.
来自话题:
,保健食品研发专员 2018-12-26回答
蠕动泵灌装固形物 然后灌装料液
来自话题:
,保健食品研发专员 2018-12-26回答
芝麻怎么是谷物呢?应该是坚果类啊。
来自话题:
,保健食品研发专员 2018-12-24回答
暂未纳入生产许可。包括穿肉串的竹签。目前此类产品没有监管,以前还有卫生许可,食安法后时代,很多东西没人管了。正规的可以提供一份二氧化硫(防陈旧或发霉竹木漂白)检测报告。
来自话题:
,保健食品研发专员 2018-12-20回答
不是淀粉制品,用小麦粉制作的,属于小麦粉制品吧
来自话题:
,保健食品研发专员 2018-12-20回答
聚丙烯酸钠,增稠剂可改善
来自话题:
,保健食品研发专员 2018-12-20回答
首先,不锈钢绝对是会生锈的,只是生锈的条件不同作为食品生产所要求的不锈钢的材质要求与食品的性质与食品安全有关系
来自话题:
,保健食品研发专员 2018-12-19回答
适当添加相应色素,再就是添加稳定剂
来自话题:
,保健食品研发专员 2018-12-18回答
玉米油中的植物甾醇是植物中的一种活性成分,在结构上与动物性甾醇如胆固醇相似。植物甾醇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油、坚果和植物种子中,也存在于其它植物性食物如蔬菜水果中,自然界存在植物甾醇有游离型和酯化型两种。植物甾醇脂是由存在于豆类、蔬菜、谷物等食物中的植物甾醇,经过专业的酯化技术转化而来的产物,易于牛奶融合。植物甾醇脂在人体中水解出植物甾醇和脂肪酸,植物甾醇的化学结构和胆固醇类似,在人体消化过程中,可抢占胆固醇在肠道中的位置。可平衡机体内胆固醇水平,每日适量摄入植物甾醇脂,有益身体健康。 植物甾(固)醇(phytosterols,PS)是植物性食物中含有的类胆固醇物质,其中蔬菜油中含量最为丰富。植物甾醇主要来源于植物油、谷物、水果和蔬菜等;植物甾烷醇是植物甾醇的饱和形式,主要来源于玉米、小麦、黑麦和大米等 。 它有植物甾醇有游离型和酯化型两种!植物甾醇具有良好的抗氧性.所以植物甾醇有美容功效,而且还可用于人群慢性病预防! 大豆中的一种类固醇物质,是植物甾醇中的一种。大豆甾醇是通过化学方法,从大豆的油脚中提取出来的。大豆甾醇具有降低胆固醇,治疗脂肪肝,抗炎作用。
来自话题:
,保健食品研发专员 2018-12-17回答
将内部存在的危害做分析(前提方案),每天检测频率、出现异常时时需复检的依据及数量,可借助国家国标、行标、企标要求对异常品确认并提出再次检验的申请。不知是否与楼主提出的问题跑题呢?
来自话题:
,保健食品研发专员 2018-12-17回答
1)调温的作用:使液态的巧克力酱变成固态的巧克力糖果,最好要经过调温阶段,未经调温或调温不好,会使制品质量低劣。①.有利于脱模和连续化的生产,经过调温工艺过程,可使巧克力料产生明显收缩性能。②.改善巧克力质构,使巧克力制品具有良好的脆裂特性。2)调温原理:可可脂是多种不同类型的甘油三酸酯组成的混合体,因此,从液态→固态时,随不同的温度条件,会出现多种晶型。可可脂晶型有γ、α、β’ 、β四种,其中γ、α、β’晶型均不稳定,它们的形成不利于巧克力的质量提高,β晶型稳定,β晶型在巧克力制品中数量越高,成品质量越稳定。调温的目的就是使物料产生最高比例的β晶型。3)调温技术:精炼后的巧克力料一般都在45℃以上,此时,不能形成任何晶型,需在储缸内搅动一定时间后再进行调温。调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物料从40℃冷却至29℃,使油脂产生晶核,并逐步由晶核产生γ、α、β’、 β四种晶型。第二阶段:物料从29℃冷却至27℃,结晶比例增大,部分不稳定晶型转变成稳定晶型。第三阶段:物料从27℃回升至29~30℃,目的是使低于29℃以下的不稳定晶型溶化,只保留稳定晶型。
,保健食品研发专员 2018-12-16回答
34℃。巧克力的核心原料是可可脂与可可粉。可可脂其实是一种植物油。通常的植物油,比如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玉米油等,主要是不饱和脂肪,但可可脂比较特别,其饱和脂肪含量很高,通常在60%左右。油的熔点主要由饱和脂肪的含量决定,植物油一般熔点低,在常温下是液态,而动物油熔点高,常温下是固态。可可脂因为饱和脂肪含量高,性质接近动物油,熔点在34°C~ 38°C之间。这使得它可以在常温下是固体,吃到嘴里却融化,即所谓的“只融在口,不融在手”。巧克力的风味口感还跟其凝固过程密切相关。巧克力原料中有大量的脂肪,脂肪会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凝固。在此范围内,不同的温度下凝固得到的脂肪颗粒大小不同,融化的温度也不同。最理想的巧克力中脂肪颗粒应该小而均匀,在34°C左右融化。人的手心通常低于这个温度,口腔温度则稍高于它,这样就可以实现“只融在口,不融在手”了。
 
简介 更多
职业:广州宏韵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保健食品研发专员
学校:扬州大学 - 食品营养与检测
地区:NULL
成就
回答获得14047次赞同
获得0人关注
2018-07-04加入
关注 0 关注者 0
擅长
储运技术7个回答
甜味料25个回答
食品安全管理1个回答
分离技术1个回答
冷冻技术15个回答
 
21food
首页
  联系我们
  • 联系电话: 13738199242
  • 微信咨询:
  •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本网官方微信
这是一条消息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