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具体的冰棍检测标准可以查看:
<<SB/T 10016-2008 冷冻饮品 冰棍>>,
检测标准主要有:
<<GB/T 32782-2016 冰淇淋和冷冻甜食品中的脂肪测定 哥特里-罗紫法>>,
-
具体的香蕉检测标准可以查看:
<<GB/T 9827-1988 香蕉>>,<<Q/HCS 0008 S-2019 四联益生菌固体饮料(香蕉奶型)>>,
检测标准主要有:
<<SN/T 0885-2000 进出口鲜香蕉检验规程>>,<<SN/T 2034-2007 香蕉灰粉蚧和新菠萝灰粉蚧检疫鉴定方法>>,<<SN/T 2665-2010 香蕉枯萎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
具体的红曲黄色素检测标准可以查看:
<<GB 1886.66-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红曲黄色素>>,
-
发酵型含乳饮料根据GB/T 21732-2008 含乳饮料中说明是可以添加乳酸脂肪酸甘油酯,可适量使用。
-
发酵肉制品类根据DB31/ 2004-2012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发酵肉制品中说明是可以添加磷酸三钠,最大使用限量是5.0 (g/kg)。备注说明:可单独或混合使用,最大使用量以磷酸根(PO43-)计
-
农业生产中,常用的肥料品种很多,根据肥料的来源、性质的不同,一般可划分为化学肥料、农家肥料、生物肥料(菌肥)三大类。每一类中又包括若干品种。如化学肥料中又可细分为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和微量元素等。同时氮肥还可进一步细分为碳酸氢铵、尿素、硝酸铵、硫铵等。 ...
显示全部
农业生产中,常用的肥料品种很多,根据肥料的来源、性质的不同,一般可划分为化学肥料、农家肥料、生物肥料(菌肥)三大类。每一类中又包括若干品种。如化学肥料中又可细分为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和微量元素等。同时氮肥还可进一步细分为碳酸氢铵、尿素、硝酸铵、硫铵等。
凡通过工厂用化学合成方法(如利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利用氨和硝酸合成硝酸铵等)以及将某些含有肥料成分的矿物(如磷矿石、硼矿石、钾石盐等),通过破碎、精选、化学加工制成的肥料,或一些属于工矿企业的副产品(如炼焦回收的氨、钢渣磷肥、窖灰钾肥等),具有矿物盐和无机盐性质的肥料都属于化学肥料,也称无机肥料。
农家肥料即农村中就地取材,就地积制而成的一切自然肥料,它们大多是动植物残体或人畜排泄物以及生活垃圾等。经过微生物分解转化堆腐而成。由于其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也称有机肥料。它具有来源广、成本低、养分全、肥效长等特点。
生物肥料是由人工培养的某些有益的土壤微生物而制成的。如根瘤菌剂、固氮菌剂、磷细菌剂、复合菌剂、抗生菌剂等。这种肥料本身不含有养分,也不能替代化肥、农家肥。但它们可以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产物来改善植物营养,刺激植物生长,或抑制有害病菌在土壤中活动,并可由此而达到提高作物产量的目的。
-
1、发菌管理:将接好种的菌袋在培养室成批平放摆好,一般3-5层高(夏季1-2层),每行间距离50-60厘米。在码好的菌袋中间放一支温度计供检测温度。发菌室保持黑暗,每天通风一次,约40分钟,室温以15-20摄氏度为宜,超过25摄氏度立即开窗降温,培养7天左右要翻堆互换位置。
2、出菇管理:菌丝长满袋,用手触摸菌袋,硬挺结实有弹性,菌袋表面聚集有黄色小水珠,表明已达生理成熟,可搬进出菇室催菇。将菌袋码4-6个高,袋口解开,行距不少于60厘米,每天向空间喷水3-4次,保持湿度85%,结合每次喷水通风30-40分钟。室内光线不宜太暗,以免出现长柄畸形菇。随着菇体的长大,应适当增加喷水量和通风次数。头潮菇采收后清除袋口残留菇根,清扫室内,喷洒石灰上清液,室外喷0.5%敌敌畏溶液驱杀害虫,再按常规管理7-10天可出第二潮菇,如此管理直至出菇结束。
-
1.菇棚处理以往所用菇棚,大多为单坡斜面式简易大棚,或半地下简易棚,低温季节难以利用日光增温,故使得栽培生产进入11月份以后,棚温随气温下降,最低棚温达8摄氏度时,不再出菇,只有等到翌年3月份气温再度回升后,才能重新出菇,这样势必延长了出菇期。将菇棚改建为仿冬...
显示全部
1.菇棚处理以往所用菇棚,大多为单坡斜面式简易大棚,或半地下简易棚,低温季节难以利用日光增温,故使得栽培生产进入11月份以后,棚温随气温下降,最低棚温达8摄氏度时,不再出菇,只有等到翌年3月份气温再度回升后,才能重新出菇,这样势必延长了出菇期。将菇棚改建为仿冬暖式或日光增温(冬暖式)式后,可充分利用12月中旬至2月下旬两个多月的低温时间进行出菇,延长了出菇时间。基本做法是:首先按生产计划改建原棚或直接新建,墙体厚度不低于0.8米,棚内最高处不低于2.5米,一般以长40米左右、宽6米~7米为宜,采用“两膜两苫”覆盖,棚内吊挂一层黑色塑料薄膜,以便低温季节揭苫增温时,可允许热量进入而无日光直射培养料床。其次,按栽培畦床划线挖沟,一般南北向畦床宽1.2米,作业道宽0.4米~0.6米,将作业道挖深约0.2米左右,靠近南段可逐渐加深,畦床稍呈龟背状。第三,消毒处理。新建菇棚可喷洒40倍~60倍蘑菇祛病王溶液和600倍敌敌畏溶液,然后密闭菇棚,2天后即可启用。改建棚隔日再用药1次,以加强消毒杀虫效果。最后,棚内灌水。在进料播种前5天左右,向棚内灌水,任其自然流渗,使土地充分灌透,一则增加棚内湿度,二则降低棚温。
2.培养料处理根据原料制备或储存情况,选择合适的配方。提供两个配方供选择:
①配方一。麦草3000千克、牛粪3000千克、过磷酸钙60千克、尿素60千克、石灰粉80千克、石膏粉80千克、轻质碳酸钙90千克、豆饼粉100千克、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拌料型)10袋。
②配方二。玉米芯粉2000千克、棉籽壳2000千克、牛粪2000千克、过磷酸钙80千克、尿素40千克、石灰粉60千克、石膏粉80千克、轻质碳酸钙50千克、豆饼粉60千克、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拌料型)12袋。
培养料发酵处理注意要点:发酵均匀,无害虫进入,调整pH值为8~9,含水率65%左右,培养料温在28摄氏度以下或接近常温时,即可入棚播种。
3.播种发菌一般可安排8月中下旬或9月上旬播种,时间越早,气温越高,管理难度相对也就越大,但只要适当调控,早播种可为后期出菇提供较长的时间,有利于提高蘑菇的产量及其商品质量。常规播种,每平方米两瓶母种的用种量,分三层播入即可。播种后,密封菇棚,再次灌水至作业道沟内,但不允许有水浸入培养料。棚外草苫上喷水降温,2天后,坚持晚间通风,遇阴雨闷热天气时,必须进行强制通风,一则降低温度,二则降低湿度,使发菌处于相对适宜的环境中。
自播种后,根据当地食用菌病害发生情况,每5天~7天对棚内喷洒一遍60倍~100倍的蘑菇祛病王溶液,用药部位为墙体、作业道沟、通风口及进出口等,不要直接喷培养料面。
培养约15天左右,打开培养料床检查,菌丝生长至培养料厚的2/3左右时,即可进行覆土。覆土材料的处理及覆土方法均为常规。覆土后约15天左右,畦面上即有菌丝冒出,甚至亦有边壁菇发生,此时即应转入出菇管理。
4.出菇管理出菇前,畦面有气生菌丝大量发生,此时应急速降湿、通风,使之倒伏,即开始现蕾。气生菌丝一旦倒伏,即开始现蕾。此时应兑制催菇素浇施于畦面,然后按每平方米1千克的用量用清水喷洒畦面,将催菇素渗至培养料内,同时加强通风。待培养料面有密密的菇蕾出现时,变强通风为缓通风,控制空气相对湿度为85%,并采取草苫喷水等措施,尽量降低棚温,以保证菇蕾正常生长发育。
待籽实体长至4厘米~8厘米直径时,即可采收,除非情况特殊,否则应采取“一刀切”的采收方式,以利于二潮菇的发生与管理。
采收后,清理畦面,补平凹陷或裂缝处,浇施一次催菇素并随之浇水、降温、降湿、遮光处理,使菌丝休养生息,静待二潮菇发生。管理同前。注意:出菇期间,坚持5天~7天喷洒一次蘑菇祛病王,浓度掌握在100倍液左右,可有效预防各种杂菌的发生。
用这种方法栽培双孢菇,一般生物学效率约在40%左右,与常规栽培方法收获五潮菇或七潮菇的总产相差无几。至11月底,即可清棚处理,对菇棚使用20倍~40倍蘑菇祛病王进行杀菌后,即可开始第二批投料,翌年春天进行出菇管理。这样,每年至少可进行两批次栽培。
-
周历上有的啊。回家我看看具体在哪页,在告诉你。
-
真空浓缩机浓缩之后糖度、盐度、酸度都会上升,真空低温浓缩只不过降低了浓缩时焦糖化的程度。酸度可以考虑浓缩前用食品级碱类中和一下,盐度我就不知道如何弄了,可以考虑按照产品盐度要求来计算浓缩液使用量和加糖量。仅供参考。
-
要的.屠宰和肢解不要,但切卷就要了.
-
应该是通用的
-
请问有什么参考文件吗?有点不解,想了解一下,感谢!
-
酒精度>10%还是啤酒吗?
-
乳酸菌饮料要美拉德反应吗。 这个美拉德反应可以省去。直接发酵基料。
-
4.1??原料要求 产品中所使用的原料应符合相应的安全标准和/或相关规定,应保证婴儿的安全、满足营养需要,不应使用危害婴儿营养与健康的物质。 所使用的原料和食品添加剂不应含有谷蛋白。 不应使用氢化油脂。 不应使用经辐照处理过的原料。在GB 10765 里面写的有啊!
-
对,使用专业菌种发酵。
-
最高法《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四条 食品、药品生产者、销售者提供给消费者的食品或者药品的赠品发生质量安全问题,造成消费者损害,消费者主张权利,生产者、销售者以消费者未对赠品支付对价为由进行免责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1.增加“赠品”或者“非卖品”的标签,主要是便于制造(经销)商与销售终端的货品管理;2.贴住条码主要是为了便于销售终端的销售扫码,避免误扫码。
-
一样的 只是看上去舒服一些
-
10379 要做三级采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