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问的是动态还是静态?静态14个碟平均菌落数<1CFU,动态(3-5个碟),如果没记错的话,应该是≤3CFU
-
能量只要小于标识值的120%就可以,差点没关系。
-
生产工艺比较简单吧,不用自己做瓶子了,可以直接从配料开始
-
油脂中产生风味的物质很复杂,是很多化合物的混合体。一般我们闻到的油脂的风味,大都是由甘三酯和极性脂质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与氧反应而成。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风味化合物,比如可可脂和浓香花生油,是由烘烤过程中还原糖与氨基化合物反应而成。风味是一种很个人的感受,跟习惯有关...
显示全部
油脂中产生风味的物质很复杂,是很多化合物的混合体。一般我们闻到的油脂的风味,大都是由甘三酯和极性脂质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与氧反应而成。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风味化合物,比如可可脂和浓香花生油,是由烘烤过程中还原糖与氨基化合物反应而成。风味是一种很个人的感受,跟习惯有关。比如东北人喜欢吃豆油,但很多南方人很不习惯豆油的豆腥味;有些北方人也不习惯南方习惯消费的浓香菜籽油的味道。你所说的山茶油的味道你闻着有令人不舒服的气味,南方湘赣等省份从小习惯吃山茶油的人却没有这种感觉。鲜榨山茶油的风味从组分分析来看,主要是一些醛类、醇类、酮类等小分子物质,并没有改变人体内激素的神奇作用。这股味道可以通过精炼工序去除,你自己在家恐怕就没什么好办法除掉这种气味了。山茶油从脂肪酸的成分看,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非常高,我国国标山茶油的脂肪酸组成范围要求是:饱和酸:7%~11%;油酸(单不饱和脂肪酸):74%~87%;亚油酸(多不饱和脂肪酸):7%~14%。实际上大部分的山茶油油酸含量都在80%以上,这一点跟大部分的植物油差别很大,跟橄榄油比较相似,因此山茶油还有“东方橄榄油”的美称。其营养价值嘛,可以参考云无心的《橄榄油的高档并不在营养》。相对于大豆油等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脂,山茶油的热稳定性要好一些,但是不推荐做煎炸油用。煎炸用植物油比较好的是棕榈油、棉籽油。我估计你的这个鲜榨油是没有经过任何精炼工序的,所以其烟点会比较低,高温炒菜的时候比较容易冒烟。我个人还是比较推荐吃精炼后的食用油。
-
产品的原料、辅料和添加剂等,都应该有检验报告的,省不掉的
-
硝酸盐、亚硝酸盐、 微生物是肯定要的吧!
-
部分地区的质监部门现在已不再强制要求食品生产企业做产品执行标准登记备案。
-
一般奶茶中搽粉的含量按照0.3--0.5g/100ml左右 具体需要根据自己的口感做适当的微调,具体参照福建中的检测报告
-
我记得好像有个餐饮企业年度自查记录表,里面的项目更全一些
-
由车间专人(最好不是生产人员,可以是消毒员或滚毛发的)负责拾起,放到指定位置,最终处理方式只能废弃。原因很简单:调理后的产品,产品性质已经定型,不可能返工处理。
-
我现在是要做企标,但是企标的技术要求,不知道要根据哪个国标取定,比如要不要订汞,应该要定的范围是多少
-
查询卫生标准,基本就该知道了。
-
最好检,多这一项也多不了多少钱,但有官方出具的标签认定报告,在产品标签被质疑时至少可以抵抵
-
发证检验包括标签,特别是“营养成分表”;每年或每半年的例行型式检验不需要检测标签,客户或监管部门要求的除外。
-
不需要每年检测,但发证检验时需要检测,日常根据客户需要送检。
-
你的经营项目写的很明白,热食类食品制售,现在超范围经营,属于无资格经营。跟执法部门好好沟通,公关一下吧。处罚额度也许会减少些。
-
看到有用紫外线照射杀菌,就是不知道效果怎么样,毕竟紫外线穿透性不是很好。
-
楼主,你先设计的预计产量,再来规划你的厂房设计、设备产能等,需要懂这行的人才行,或是你有合伙人懂这方面的技术。不然一个人做,投资风险高。
-
楼主能否具体的说明一下,是什么调味料,是什么食品添加剂?比如:速冻面米食品类:速冻包子,使用的辅料吉士粉中有柠檬黄,柠檬黄允许在吉士粉中添加,但是作为速冻包子不允许添加柠檬黄问题:吉士粉属于复合配料,他的成分要在标签中标注他的原始配料:淀粉、鸡蛋、柠檬黄等,如果在速冻包子的配料表中出现了柠檬黄是不是违反了法规要求,明知道柠檬黄不允许在包子类产品添加,企业明知道还要使用该复合配料是不是知法犯法?如果不标注产品中检出柠檬黄,那么柠檬黄的判定已经标准是什么?
-
NY/T834-2004银耳中规定亚硫酸盐(以SO2计)≤400m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