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实操视频——GB 853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
它的型号,标准与之前的是否一致,再就是你可以做小样,品尝是否与之前的感官一样,也要防止微生物超标
-
预煮还有杀酶、脱气、减菌的作用。除了脱气我不好判定以外,减菌和灭酶在后续的杀菌过程中可以的
-
一般来说现场审核的审核员是哪里派来的,就在哪里检比如是省里派来的(当然人可能是别地的),一般都在省里检若是地级市派来的,一般都在地级市检当然也有特殊情况,比如某个指标地级市检不了,就会改送其他地方,有资质就可以了
-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里没有规定要批批检验,但是在实际审核中,不同的人的理解都不一样。
-
如果基地稳定,原料估计1年3-4次应该可以了吧。 产品如果标准有规定,就没有办法啦
-
如果检测的依据是2763,那你就必须按照2760中指定的检测方法检测,否则出来的结果有可能会不被认可。
-
1.在仪器灵敏度达到的情况下,可以减小进样量。2.可以尝试用不同的色谱柱来检测,基体的增感效应会不同
-
平时都用微波消解和酸煮处理,看你具体处理什么样品。你的原子吸收是石墨炉的还是火焰的,检出限不一样,如果是火焰的,一般检测样品中含铅量大的,也可以烧灰分。
-
应该在胶体上做选择吧,选择冷却后成型比较好的,否者到了夏天更麻烦。
-
温度设置有关,温度过高,鱼肉和水分脱离。口感变差。
-
121度20分钟足够了啊,如果pH 4.0,温度降低点都可以啊
-
先找自身原因:①速冻后入库前有无滞留造成产品缓化再冻结易结块。②查保管库温度,保管过程中有无库温不好或不制冷现象。③装货时产品出库后滞留时间及装柜时间。④运输过程中的条件,保温车,制冷车,查看温度跟踪仪看过程中是否打冷。以上这几点应该能查到问题。
-
最主要的是功能不一样。速冻库是在-28摄氏度以下使产品快速通过最大冰晶形成带,最终达到-18度以下,速冻库的使命就算完成了。冷库的功能是储存产品或原料,温度一般维持在-18度以下,并且24小时浮动不能超过2度。
-
一般速冻水饺纯利能达到15%就很不错了,要看原料成本、人工、包装、储存、运输等,如果进大卖场还有进场费什么的,就更低了。
-
冻干的一些优点:1、最大程度的保留了果蔬的外型、色、香、味及营养成分,极大部分的产品不需要添加任何添加剂,做到天然卫生的产品。2、果蔬脆片的经冻干后,质地很特别,口感酥脆,比较容易被大众接受的3、冻干产品的水分含量一般在2~5%,最高也不会超过10%,产品的储藏期可以达到1年以上4、它的复水性很好,食用很方便,而且可以放入牛奶、豆浆里面配合着食用,增加它的营养,也可以作为其他食品的配料,好像保健品,营养品。
-
出厂检验项目要符合各自的产品标准和相应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要求。
-
应该是发酵过程的问题 是不是温度或者什么条件剧烈变化导致的菌种问题啊
-
按我的想法,装的样品越少需要的杀菌能量应该越小,杀菌时间可以缩短或者最起码不变。但是有公司规定半锅的产品杀菌时间要长些。是不是和热传递时间有关呢
-
至今尚未查到该标准的出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