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实在的,我们做HACCP车间基本没怎么操心.都是品管一手包办.车间主要是准备现场,和现场的一些记录,如消毒记录.化学药品使用记录\生产记录(模拟召回相关记录)\人员卫生查记录等,内容比较少
-
这种东西就是非法生产的,根本不能用,标签上可以找出N处错误,建议多买点索赔。
-
加热下,等香精挥发完以后,冷却下,再闻是否有芝麻的香气
-
我们整个车间都是玻璃的,怎么贴?所以我们只能制定一个玻璃管制程序文件。全部贴的话费用太高了。
-
加工助剂的问题吧
-
在肯德基、麦当劳的湿货工厂里都是用以次氯酸钠为主成分的消毒液如:菌敌、敌百克等等消毒对蔬菜进行消毒处理,工艺方面分三步完成,第一步:100--200PPM的消毒液一次浸泡消毒,时间为60秒(定时器计时),第二步:50--100PPM消毒液二次浸泡消毒,时间为90秒,第三步:清水浸泡,时间90秒,CCP点是二次浸泡消毒。近年来,部分加工中心在尝试降低消毒液的浓度,一次消毒降为50--100PPM, 二次消毒降为30--50PPM ,在次氯酸钠消毒液中添加了柠檬酸,值得借鉴。只是这样的方式在进行诸如STAR、ISO、BRC等审核时提供需各类资料比较麻烦。 如果用了次氯酸纳,有涨包的一个原因是有余氯的残留,清水这个环节没有监控到位,在加工中心一般情况下要求每三次浸泡要换一次水。 供参考!
-
温度不要那么高,延长油炸时间
-
如是热灌,且水分活度小于0.8,或加有防腐剂就不用二次杀菌了
-
不能肯定是否有质量问题,但标签不符合要求。
-
碳酸氢铵俗称臭粉,在烘焙食品中常用来做产气用的疏松剂,现在生产桃酥用它很普遍。至于用量自己控制,只要生产场合的氨味你们能受得了
-
花生米粒的大小、含水量高低、花生米和油的比例都有很大关系,只有自己试验。
-
没有指标可以确定酱油是否过保质期,只能确定产品是否合格,产品风味,口感的优劣。
-
无特定要求,B值越小越好,如果无法做到B值小,那么采用瞬时刷洗,也是可以保证卫生的。至于变径体积,尽可能不要用变径,如果必须用到变径,那么应该设计为顺时针方向:大变径连接小变径,这样可避免体积变化,瞬间压变现象。
-
当然不属于。
-
GB 7102.1-2003 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卫生标准
-
益生元通常是纤维化合物,或者说低聚糖(oligosaccharides),比如由纤维素构成的植物细胞膜。它们无法被你的孩子消化,所以会一路进入下消化道或者结肠。在那里它们会被当地居住的细菌发酵,这些细菌会制造出其它化学产物,其中一些,比如短链脂肪酸,能产生有益的效果 。常见的益生元包括低聚半乳糖,低聚果糖和乳果糖
-
一、白砂糖溶解后要过滤去除物理杂质(如:碳渣、包装袋脱落物等);二、热溶解并进行保温可以有效的抑制或杀死糖中的微生物及芽孢;三、热溶解并保温后的糖浆用于产品生产在保质期内产品的稳定性较高,糖不易随保存温度变化析出及其他稳定性方面的问题。以上观点仅供参考!
-
茶多酚子啊中国属于食品添加剂,你应该去食品添加剂里面找,不过按照我的印象好像是不能,不过,你可以加入高多酚含量的速溶绿茶粉
-
光明这种产品,是巴氏杀菌酸牛奶。也就是说,先按照类似于酸奶的工艺生产好酸奶,再对酸奶进行巴氏杀菌,以杀灭其中绝大部分的乳酸菌。由于本来在发酵前应该就已经有一次巴氏杀菌了,大大降低了其中杂菌的数量。发酵后很低的pH值也不利于其他杂菌生存。因而产品因杂菌繁殖而变质的可能性就很低了。发酵后的巴氏杀菌不仅使得可能存活的杂菌数更低,而且又杀灭了绝大多数的乳酸菌,阻断了酸奶的过度发酵。因而可以大大延长产品的保质期,且无需冷藏。
-
我们用的是洛赛罗的,蛋白粉使用的是自产的鱼皮胶原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