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的是食品生产者和食品经营者两个概括了
-
是的,但是必须从具有生产许可证的厂家购买
-
只有一个GB/T 5009.88-2003 食物中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测定,但是不溶性膳食纤维能够和总膳食纤维是否一个概念呢?我想要一个总膳食纤维的测定方法。
-
要的,每个地区都有计量监督部门,找他们弄吧
-
可以考虑考虑。
-
执行SB10379-2012 标准上规定理化项目检测过氧化值 卫生指标 铅 镉 汞等重金属 还有致病菌 添加剂执行2760要说明的是我们的产品含有的亚硝酸盐不是添加进去的??是产品本身带有的 和细菌一样不同程度的存在在食品中,他们只是按照2760 添加剂标准不得添加 从而理解为不得检出 忽略了亚硝作为卫生指标存在在产品中的事实 隐约记得广西前年发生过同样一次事件 ,记得是2.7ppm 后经专家 讨论 做出不判断的结论,他们检测这个项目 我们无可否决,我们抗议的是他们断章取义的判定为我们的产品不合格
-
速溶咖啡有了国标了,不用企业标准了
-
测香精的相对密度就参照30616的方法
-
紫外线穿透性较差??对表面杀菌效果还可以 但对于内部杀菌效果就一般,你可以试下用烘箱 70度左右在不改变产品色泽的前提下试一试
-
按照你的申请单元 每个单元的审查细则有些清楚检验项目
-
要结果可靠,最好是随机挑选不同生产批次,每月留2-3批同种样品,积累10-20批一同送检,可以较为客观的显示核心营养素的中位值,当然这样费用较高,但比起错标的损失和风险要小多了
-
气质、液质,进口的不便宜,要看看合不合算了
-
进口产品按照生产许可32大类分类没有依据。 进口产品原来的名称需要实事求是的标注。
-
审查细则上面有发证检测的检验项目,依审查细则为准,审核验厂提交资料时会用的到
-
同一批次,检测结果差别就比较大 这也正常 有可能包装产品时人手污染、工器具污染
-
CL是关键限值、OL是操作限值,如某公式95度,操作限值OL设定正负1度,这个是考虑设备的精确度;关键限值CL设定为正负2度,是考虑升温及温冲,在2度范围内有效,但这个温度持续时间一般较短;最关键的还是这个95度
-
主要用变性淀粉和其他胶体,可以提供产品弹性,质构和抗冻,保水性能。
-
从管理上加强!管理这肯定是必须的,以头发为例,日常工作衣,更衣,沾衣滚班中检查,互检,进口的风淋等,包括落地物料,暂存物料都特殊管理,但是依旧有,就是想看看有啥更好方法没。针对这些头发,玻璃,金属,塑料,虫害等更好控制一下。
-
你都已经有漂烫的工序了,还不算加工吗?肯定是要标营养成分的。
-
发酵法生产的产品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