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辐照剂量正常情况下会对应灭杀多少微生物,如楼主所说,漏气的问题不应该是辐照不到位导致的。个人认为主要还是要先从现场控制入手,微生物、菌落总数不控制,辐照剂量加到10kgy也没用。
-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检测能力的加强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能够评估出其危害在加强,所以就要这是最大限量吧。楼主查查相关的评估文献报告之类的。
-
固体饮料吧,包括的范围广些。
-
SB/T 10379-2012 ,这个你看看适不适合当执行标准
-
可可脂是可可豆中的天然脂肪,它使巧克力具有独特的平滑感和入口即化的特性。它代表巧克力“含金量”,而代可可脂与类可可脂等非可可脂可以通过一系列人工的方法,调制出与天然可可脂接近的味道,但口感与天然可可脂相去甚远。 一般来讲,天然可可脂含量高的纯巧克力,香味纯正、浓郁,入口软滑。据悉,纯天然可可脂每吨价格是3万多元,而代可可脂才7000元至8000元。 另外,代可可脂一般为达到可可脂的口感、质地和组织状态,一般都采用氢化的工艺,而这种氢化的植物油中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酸,而反式脂肪酸会导致冠心病、静脉硬化等多种疾病,国外的许多国家已经开始限制反式脂肪酸的使用。
-
这个保质期的验证,一般是自己企业验证的,冷冻食品在贮存条件下进行留样,来做保质期验证试验。通过试验得到的数据来确认保质期。并在保质期满后1、3、6个月继续观察留样产品进行验证。根据生产产品类型的不同,保存期限也有不同。一般企业设置保质期时间都比较保守。
-
按照规范来,第一种情况写净重没问题。第二种情况必须要写净含量
-
中性pH 1小时没问题。也就是正常生产没问题。也要考虑配方和工艺
-
大豆油一般为淡黄、略绿、深褐色等,精炼 过的大豆油为淡黄色。有特殊的豆腥味,精炼后可 去除。热稳定性较差,加热时会产生较多的泡沫。 大豆油含有较多的亚麻油酸,较易氧化变质并产生 “豆臭味
-
SB/T 10294-2012 腌猪肉 未提及保质期SC/T 3205-2000 虾皮 一年
-
豁免标示的食品 1、 食品营养素含量波动大 :生鲜食品、现制现售食品; 2、 包装小,不能满足营养标签内容的 :总表面积≤100cm2或最大表面面积≤20cm2的预包装食品; 3、 食用量小、对机体营养素的摄入贡献较小的 :乙醇含量≥0.5%的饮料酒类(该类酒除了水分和酒精外,基本不含任何营养素)、包装饮用水、每日食用量≤10 g或10 ml的食品,比如调味料、甜味料、香辛料、茶叶、胶基糖果、咖啡豆等。 如有以下情形,豁免标示的食品也必需标示营养标签 1、企业自愿选择标示的; 2、标签中有任何营养信息(如“蛋白质≥3.3%”等)的; 3、使用了营养强化剂、氢化和(或)部分氢化植物油的; 4、标签中有营养声称或营养成分功能声称的。
-
我知道有检查净含量,其它好像是有在线检测内容的,比较容易吧
-
换油次数和时间,不是统一的,要根据产品及现场情况,唯一的依据是酸价和过氧化值,这个时间要多做几次验证和确认。
-
没有好的方法:实际加工过程中根据油炸的产品不同可以采用不断添加新油的方法来控制油酸价;一般加工中油酸控制在3.0以下,能保证人体的健康!
-
热传导速率不一样。杀菌温度分布的均匀性不一样。
-
味精(谷氨酸钠)、丁香属于食品添加剂,咖哩、胡椒粉属于香辛料,不是食品添加剂,
-
需要用限量的亚硝酸盐和维生素C或D-异抗坏血酸钠搭配来护色。
-
只有 罐头食品 才涉及 商业 无菌,如果你所说的 灭菌乳 是罐头食品的话,那么合格的标准就是:经过适度的杀菌后,不含有致病性 微生物 ,也不含有在通常温度下能在其中繁殖的非致病性微生物。这种状态叫做商业无菌。检验的国家标准是:GB/T4789.26-2003
-
做 包子 还是用 中筋面粉 为好。 做出来的包子显得大。
-
适量添加蛋白粉可以发泡提高膨胀率。我做的冰淇淋尝尝膨胀率过高而影响抗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