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吉田、深圳味蕾都不错。
-
配方完全不同,需要全检,如果大致相同仅仅是口味差别,可以检测代表性的,其他的换算——有风险。
-
如果是用DVS的可以不用检测菌种活力,用的时候押个小样就行了
-
根据产品执行标准来检
-
这个用质构仪可以测出来? ?K线如果是直上直下的是脆性的? ?如果是抛物线的是弹性好的
-
药品包装盒上都有生产日期、批号和保质期至的标示,而非只标示在最小包装单元上。
-
常用的几个GB/T 22400-2008 原料乳中三聚氰胺快速检测 液相色谱法GB/T 22388-2008 原料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检测方法NY/T 1372-2007 饲料中三聚氰胺的测定
-
毕业就从事饮料行业,一直到现在,历经外企、私企、工厂和集团等的质量管理工作,感想颇多,单那质量控制来说, 国内企业正在质量做的很优秀很专业的屈指可数。 但是真正专业,优秀的质量人员类其实在企业还是非常需要的,只不过大部分人员在质量道路上相继转行,能坚持下来的...
显示全部
毕业就从事饮料行业,一直到现在,历经外企、私企、工厂和集团等的质量管理工作,感想颇多,单那质量控制来说, 国内企业正在质量做的很优秀很专业的屈指可数。 但是真正专业,优秀的质量人员类其实在企业还是非常需要的,只不过大部分人员在质量道路上相继转行,能坚持下来的真的是凤毛麟角, 我的深切体会就是饮料行业质量的两个方向质两个方向最有前途: 1、过程质量控制: 这类人员就要研究饮料设备,因为饮料工艺和加工过程相对其他食品加工比较复杂,牵涉的过程太多,复杂、工序多就比其他 食品更容易出问题。因此这个方向要想突破必须了解设备和工艺,设备也并不是一知半解,要知其所以然,把风险点控制到摇篮, 饮料生产速度大,所以最容易导致大批量损失!所以这个方向只要有建树,做质量是比较有前途的。(懂设备懂质量,人才物超所值嘛!) 2、体系运作 专业的体系运作人员,其实类似QA,一方面在于一个更高更全面的层次发现、封堵整个质量运作过程的漏洞,要有第三方的视角去观察企业 质量运作情况,另一方面就是要保证设计好的质量体系能不能更好的运作和持续改进,还有就是怎么进行质量的顶层设计,各项质量的运作沟通! 以上是小弟的拙见,仅供大家交流和参考!
-
延长货架期可以考虑添加一些乳化剂
-
取决于淀粉的老化程度,你可以试试海藻糖或者海藻糖浆
-
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二条 进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应当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第九十七条 进口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应当有中文标签”
-
最重要最重要的,获得领导的大力支持
-
属于露酒标准!也就是GB/T27588-2011标准!
-
小企业开展这个是很不容易,老板也不会太重视。我觉得,主要是各种质量记录督促填写完整,在外审前几个月开展一次内审涉及所有部门,其它的资料自己补一下,就OK了。
-
这个很麻烦 国内做的不是很完善
-
其实标准里面已经说的很详细了,直接接触食品的需要标食品用,你标食品专用应该没有问题,其他相应的你还想标示出什么?基本标示和标志当然应该按要求来了,如果不按标准要求来进行,那制定这个标准还有什么意义呢?至于你想添加一些企业宣传图片和二维码等别的内容,只要不违反广告法,是没有问题的。
-
根据你需要烘干的物料的量,计算物料在热风环境里需要经过多长时间。然后根据这个时间,除以传送带的速度,得到需要传送的距离。先看看这个距离是多少。如果太长就不合适了。E然后是看看传送带上需要铺多宽多厚,太厚了则水分蒸发不均匀,估计你也知道。太宽了,则又是占地面积的问题,需要的送风装置也麻烦。另一种方法就是放到大罐里面边搅拌或者旋转,边加热。这样如果干燥结果没达到要求,还可以继续转,如果用传送带走一遍发现没达到要求,再走一遍就麻烦了。推荐到书店找一本《化工原理》,里面的干燥部分,会有介绍。另外这类设备有专门生产厂家的,要本catalog来,参考一下。
-
国外标准肯定很不全国家标准比较齐全
-
出厂必检项没有这要求啊
-
计量认证就是cma然后做iso17025就是cnas就可以开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