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B19302-2003《酸乳卫生标准》规定了风味酸乳的总固形物检验方法是GB5009.46,它是强制性标准。
-
不要混淆概念:1。果酱是果酱,果汁是果汁,果酱是指以一种,两种或多种水果为原料经预处理,破碎(块状果酱)或打浆(泥状果酱,不含果块),加糖浓缩(所以才会很粘稠啊)等工艺加工而成,主要技术指标为总固形物含量和总糖两个指标,通常会加一些低酯或酰胺化果胶;而果汁呢,...
显示全部
不要混淆概念:1。果酱是果酱,果汁是果汁,果酱是指以一种,两种或多种水果为原料经预处理,破碎(块状果酱)或打浆(泥状果酱,不含果块),加糖浓缩(所以才会很粘稠啊)等工艺加工而成,主要技术指标为总固形物含量和总糖两个指标,通常会加一些低酯或酰胺化果胶;而果汁呢,要区别一下果汁和果汁饮料,水果饮料几个概念:果汁应理解为原果汁,天然果汁,100%果汁(这下应该明白了),但有的果汁如西番莲原汁,就是难以下咽啊,所以要加糖酸调节一下,便于饮用,这就成了果汁饮料,其中果汁含量多少就标多少,另一种方法是用浓缩浆的方法复水,调糖酸比制成,果汁饮料中果汁含量规定最小值为10%,如果小于10%,可以称水果饮料;.2。果汁也不是用果酱去调的。如LS所说果酱中不溶性成分在果汁中就是沉淀,这在饮料里是忌讳(当然少量的果肉沉淀是允许的,一般在浊汁饮料中)。你最好看看果汁的生产工艺,不是你想当然的那样用果酱勾兑的;3。关于果汁含量测定,目前国家有个标准,但也如2楼所说应用局限性较大,只能测柑橙桔等。标准号是SB/T 10196-1993,只能说是个近似值。这个标准制定是有背景的,也是因为市面上这几种假冒伪劣产品太多,国家出面做个标准来规范一下。我建议不要看这个标准;4。你计算成本的方法也大大的有问题,就算(我打个比方啊)假设是像你所说的那样,你也不能那样核算成本啊,打个比方,你果酱成本是A,但市场价格B=A+企业利润(在完全公平条件下为平均利润);那么果汁成本C=B(而不是A)+其他成本(原物料,人力等),你合理报价为C+还价余地+企业利润+回扣。。哈哈,不算了;5。椰子汁的果汁含量不是不可以测,但也没必要搞那么复杂,可以从价格因素,合同约定处罚等等判定,当然技术角度去测也可以,椰子汁成分表你有不啦?有的话就好办了,测一下其中成分,按权重折算回去就可以了,不难的。
-
当然要检测,为啥不考虑采购农残的试剂呢,那样简单也省力啊
-
找稳定剂供应商解决吧
-
使用脱脂乳。现在就是使用脱脂奶粉
-
有干燥箱,是小的,平时让开除湿机
-
乳酸链球菌素 nisinCNS 号 17.019 INS 号 234功能 防腐剂食品分类号 食品名称 最大使用量/(g/kg) 备注01.0 乳 及 乳 制 品 ( 01.01.01 、01.01.02、13.0 涉及品种除外) 0.5 04.03.02.04 食用菌和藻类罐头 0.2 06.04.02.01 八宝粥罐头 0.2 06.04.02.02 其他杂粮制品(仅限杂粮灌肠制品) 0.25 06.07 方便米面制品(仅限方便湿面制品) 0.25 06.07 方便米面制品(仅限米面灌肠制品) 0.25 08.02 预制肉制品 0.5 08.03 熟肉制品 0.5 09.04 熟制水产品(可直接食用) 0.5 10.03 蛋制品(改变其物理性状) 0.25 12.03 醋 0.15 12.04 酱油 0.2 12.05 酱及酱制品 0.2 12.10 复合调味料 0.2 14.0 饮料类(14.01 包装饮用水类除外) 0.2 固体饮料按冲调倍数增加使用量
-
食品行业里各种细分的小行业各有各的特点,我觉得你们该类团膳快餐类企业,食品安全是个最大的课题。其次就是色香味,卫生!
-
没储存多久,蔬菜一般都是当天到货的,到了就清洗,当天用,用前都用消毒液浸泡过了
-
有机食品,还涉及到加工环节,你公司加工环节得到认可了吗?
-
“有机”两字不是随便就可以使用的哦
-
加净水设备
-
采用陶瓷膜或管式膜进行过滤,滤液澄清,如果要浓缩可以采用反渗透浓缩,最大限度保持原有风味.
-
我喝的豆浆无融资味,原来如此!
-
有点类似浓缩,造粒,慢慢研究吧
-
为啥α淀粉酶不行?加分散剂和乳化剂
-
自然风干,最节省。
-
种植基地的产品是农产品,使用食品添加剂有依据吗?
-
由低到高吧,一般是这样的烘干顺序
-
游离脂肪酸含量 free fatty acid content 油脂中游离脂肪酸占油脂总量的重量百分数,表示式FFA%。